线粒体脑肌病误诊为急性重症胰腺炎1例报告

来源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脑病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全国首届中医脑病大师论坛与学术交流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jhrbsc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的误诊情况.方法:对1例经肌活检确诊为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该病病初被误诊,后经系统综合分析明确了诊断.结论:提高对线粒体脑肌病的认识,有助于减少线粒体脑肌病漏诊及误诊的出现.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滋水涵木法配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生地、女贞子、旱莲草、桑寄生、怀牛膝、枸杞子配合氨氯地平治疗50例高血压病患者,与单纯应用同等剂量氨氯地平组(对照组)的50例高血压病患者相对照,观察两组降压疗效与随访3个月的血压复升率.结果:治疗组降压效果与对照组相似,但随访3个月的血压复升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滋水涵木与氨氯地平合用降压疗效显著,并
目的:观察酸枣仁龙牡煎方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6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酸枣仁龙牡煎方治疗,每日一剂;对照组予艾司唑仑片,每晚1mg,睡前半小时口服.两组均治疗两周,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睡眠效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睡眠状态自评量表(SRSS)评定,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综合疗效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
目的:观察参芎滴丸预处理对大脑中动脉脑栓塞(MCAO)模型大鼠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探讨参芎滴丸对脑缺血的预处理作用.方法: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MCAO组、假手术组、参芎滴丸+MCAO组,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评判并筛选模型.参芎滴丸+MCAO组于在造模前7天给予参芎滴丸(10g/kg)灌胃,每日1次.MCAO成功24小时后处死大鼠.用
目的:探讨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5月本院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
目的:本文就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及探讨.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96例中风病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进行分组,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8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予以中药内服、针灸等中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9.17%,实验组NIH
目的:总结非酮症高血糖导致偏身舞蹈症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非酮症高血糖导致偏身舞蹈症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患者给予控制血糖,并应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联合苯二氮卓类药物控制舞蹈症状,均好转出院,1例患者自行停药1月后复发,经再次住院治疗后好转.结论:非酮症高血糖导致偏身舞蹈症的多见于老年女性,既往有糖尿病或人院后查出高血糖,急性起
患者因"突发剧烈头痛、意识不清1小时"入院.患者于夜间静卧时,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数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随即出现意识障碍,小便失禁,无肢体抽搐.外院CT显示为SAH,怀疑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遂急诊转至本院.入院时患者血压142/94mmHg,意识状态浅昏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射正常,Babinski征(-),颈抵抗,Kernig征(+),Brudzinski征(+),其余体格
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 pachymeningitis,HP)是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无菌性炎性疾病,其特点是硬脑膜纤维性增生,可影响到矢状窦、乙状窦、横窦、大脑镰、小脑幕等.硬脑膜纤维性增生可压迫视神经引起视力下降,并且可导致的静脉窦血栓形成,引起反复头痛,比较少见,HP是一种非特异性硬脑膜慢性进行性炎症反应。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一般将其病因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多系统萎缩是一组原因不明的神经系统多部位进行性萎缩的变性疾病或综合征.病理上主要累积纹状体黑质系统(纹状体黑质变性)、橄榄脑桥小脑系统(橄榄脑桥小脑萎缩)和自主神经系统等.其发病率低,临床症状多样,目前无确切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缓解部分症状.多系统萎缩为散发性、进行性的神经变性疾病,临床症状多样,中医学并无对应病名。目前中医暂无多系统萎缩的病名,但根据其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为“喑痱
多系统萎缩(MSA)是一组成年期发病、散发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帕金森综合征、小脑性共济失调和锥体束征等症状的重叠和组合.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人群中MSA的年发病率约为(3~5)/10万,多于中年或老年前期发病,平均发病年龄54.2岁(31~78岁).目前MSA主要分为两种临床亚型,其中以帕金森综合征为突出表现的临床亚型称为MSA-P型,以小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