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山断裂带是一个高角度深埋断裂带的重力学证据

来源 :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730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川西盆地建立了一个由302个观测站组成的重力观测网,并于2012年4月进行了一期流动重力/GPS准同步观测。该网5次横跨龙泉山断裂带,从而取得了分辨率较高的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场。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区域的布格重力异常整体为负值,由其东南的-110毫伽逐步平缓变化到其西北的-220毫伽,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总体上呈现出与龙泉山断裂带平行的北北东向分布。新版布格重力异常数据揭示,研究区域实际地壳厚度由其东南端的39.0公里逐步变化到其西北端的43.7公里,且平直分布。同时,依据GPS垂直测量结果,基于Airy均衡理论计算了研究区域的均衡地壳厚度,发现研究区域的均衡地壳厚度在39.0公里至42.0公里之间变化。在龙泉山以西地区,实际与均衡地壳厚度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龙泉山脉是区域地壳均衡状态分界线,其东部地区的实际地壳厚度与均衡地壳厚度基本一致,该处地壳处于基本均衡状态;但在龙泉山西部的成都平原,实际地壳厚度与均衡地壳厚度的差异由东向西逐渐增大,该地区地壳处于显著不均衡状态。该现象表明,四川盆地地壳的西端在一定程度上被动插入到青藏高原下部,来自青藏高原物质的压力主要由成都平原地壳所承受,与龙泉山以东地区的地壳关系不大,从而推测出龙泉山断裂带是一个由于其西端龙门山的压力作用而破裂的埋深较深的高角度断裂带。该结论更新了人们对龙泉山断裂带基本构造的总体认识,从而可能引起新的讨论。
其他文献
气象信息服务不同于一般的信息服务,它是对现代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有选择的应用,它要以气象业务为依托,它还要不断获取用户的需求,因此,气象信息服务是现代信息通讯技术、气象业务和用户需求三者的密切结合.气象服务的功能,不仅要使气象部门能在第一时间获得天气情报和灾害情况,而且要适应不断发展的用户需求,挖掘用户的需求,引导用户的需求,因此气象信息服务的技术、手段和产品,也要不断随着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
2013年4月18~20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山西省出现大范围明显雨(雪)天气,部分县(市)出现暴雪,气温明显下降.全省过程降水量介于0.2~44.5毫米之间,其中有9个县(市、区)过程降水量超过25毫米,51个县(市、区)在10~25毫米之间.强降雪虽然在增加水资源、缓解农业旱情、降低森林防火压力、抑制病虫害及病毒传播方面有利,但同时对农林、交通等造成严重影响.在今后的气象决策服务工作中要做到以下
未来全球变暖背景下许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将增大,气象灾害的破坏程度将越来越强,影响将越来越复杂,应对难度将越来越大.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是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我国的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就是始终把气象服务放在气象工作的首位.本文主要从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方
钙元素的同位素质量分布范围宽,除了氢和氦同位素之外,具有自然界中最大的相对质量差,约为20%,因此在分析过程中可产生较大的分馏.为准确测定自然样品的钙同位素组成,本文以IAPSO海水标样和NIST 915a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了钙同位素在分析过程中的分馏特征.研究发现,在化学分离过程中,如果将钙的接受区间分为均匀的5等份(i.e.0-20,20-40,40-60,60-80and 80-100%)
本文对澳大利亚大堡礁Arlington的现代滨珊瑚骨骼进行了月分辨率,连续一年的钙同位素测定,以探索δ44Ca在其中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其它环境替代指标之间的关系。珊瑚的文石质骨骼的δ44Ca值明显高于无机成因的文石约+0.5‰。由于珊瑚骨骼生长于珊瑚细胞与钙质骨骼之间的钙质流体中,海水中的Ca2+需要通过Ca2+-ATPase酶的输送,或者是以液泡的形式穿过珊瑚表层细胞进入到钙质流体中,同时珊瑚对海
本次实验完成于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Triton-TIMS进行测量,双稀释剂法矫正仪器分馏,测量结果用δ44Ca=(44Ca/40Ca)Sample/(44Ca/40Ca)SRM915a表示。岩石标样测量结果与国际其他实验室一致。其中,单斜辉石的δ44Ca组成为0.71~1.03‰,斜方辉石的δ44Ca组成为0.95~1.82‰,2SE为0.07‰,斜方辉石与单斜辉石之问存在
通过在该区部署了3条北西向大地电磁测深和重磁综合剖面(自北往南依次编号为Ⅰ、Ⅱ、Ⅲ线,线距约25km)及物性研究工作。综合研究表明,出露的高阻杂岩体之下普遍分布曾经遭受大规模水化而退变质的地慢橄榄岩,因此西准噶尔现今地壳内保留了较为完整的古生代洋壳和晚古生代俯冲带。构造线和大量基性岩脉排列方向在Ⅲ线经过的克拉玛依西侧和I线经过的白口泉附近发生转折,指示Ⅱ线和Ⅰ、Ⅲ线对应的俯冲带环境存在差异。Ⅰ线经
为了研究芦山地震的产生机制及其与2008年汶川地震的相互关系,在芦山震源地区安装了50个临时地震台,同时沿着龙门山断裂带搜集了地壳应力资料来揭示它对芦山地震产生的影响。地震成像以及地壳应力分析表明芦山地震发生在一个明显的高波速(Vp,Vs),低泊松比,高地壳应力的区域,芦山震源区域的高波速可能反映的是铁镁质的孕震层,这个孕震层能够积累大地震发生所需要的地壳应力。但是在裂隙区则出现了完全相反的情况,
根据电性结构特征、重磁资料、三维速度资料以及莫霍面埋深情况表明攀西轴部岩石圈可能存在厚度较大的基性、超基性岩类物质,它说明这里曾有过岩石圈的破裂活动,大量熔融的地慢岩沿断裂上涌到较高位置,在岩石圈内部形成了很厚的基性、超基性岩的堆积,是地幔柱部分熔融后的残余(Xu,2004),经过2-3亿年的时问,这里的温度分布已经接近岩石圈的正常温度(低于地幔岩的熔融温度),基性、超基性岩变冷固结,并经受了长期
本研究通过利用汶川地震震前与震后高精度DEM数据分析了强震所引起的滑坡量对侵蚀速率的影响,得出结论:汶川地震引起的滑坡量会对该区域的侵蚀速率有很大的影响,假设这些同震滑坡量在一个强震周期内被搬运走,则可以量化计算强震引起的侵蚀速率增量,根据本研究所得DEM范围内滑坡量及流域范围等水文分析可知,流域范围内侵蚀速率增量最大可达2.16mm/yr,远远高于震前平均侵蚀速率值。震前平均侵蚀速率与同震侵蚀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