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诊治的中西医优化组合

来源 :2008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南京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shi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主要病因之一。2001年国内住院患者回顾性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的发生率为34.7%。亦有报道,10-20年糖尿病患者DN发生率可达47.66%。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DN发生率也逐年上升。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DN的发生发展,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现代医学通过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等手段,可防止或延缓DN发生和发展,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来,中医药工作者对于DN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治疗上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也存在不少问题,但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防治DN的发生发展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医或西医治疗,已成为共识。回顾近30年的文献资料,可以发现中西医结合防治DN,各家观点不尽相同,但在病机理论、诊断辨证及临床治疗方面,均有一定的进展和突破。本文分析了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情况,并从中西医诊断、治疗的有机结合探讨了DN诊治的中西医优化组合。
其他文献
日本新兴大学国立肾病研究所研制的单克隆抗体(mAb)1-22-3(IgG3)诱导的抗Thyl.l抗体肾炎模型是研究人类PGN发病机制的重要工具。mAb1-22-3可特异性识别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面Thyl.l分子,导致补体依赖性系膜溶解、肾小球内炎症细胞浸润、显著的蛋白尿,以及急性或进展性肾小球损伤,包括系膜细胞〔MC )增殖和细胞外基质(ECM)沉积等。据报道,单次注射该抗体所引发的大鼠可逆性抗
目的观察肾衰I号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防治作用的研究。方法:采用SD大鼠,施以5/6肾切除,建立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并分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大黄蛰虫丸组。灌服中药相应制剂,观察药物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防治作用。结果:给予肾衰I号方治疗后,大鼠BUN、Cr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大黄蛰虫丸组虽可降低BUN、Cr,与模型组比较,BUN具有
雷公藤多苷(GTW)是从植物雷公藤根芯部提取得到的一种有效组分,在儿科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炎,因其可靠的疗效日益成为儿科肾脏疾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治疗药品之一。GTW的疗效毋庸置疑,但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未成年人使用雷公藤多苷是否会导致成年后的生殖功能减退甚至不育或不孕,这是困扰儿科医生和患儿家长的一个难题。为了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本课题用幼鼠作为实验对象,对性成熟期前用药在停药后是
目的:研究菟丝子黄酮对雷公藤多苷所致生殖损伤雌鼠卵巢组织smad4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4周龄SD大鼠,据体重随机分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GTW)、治疗组,连续灌胃12周后处死动物检测指标。结果:GTW组与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空白组间P<0.01,与治疗组间P<0.05。结论:菟丝子黄酮可以促进被GTW抑制的Smad4mRNA表达。
细胞外基质(ECM)是导致肾小球硬化的病理基础,其合成与降解之间的平衡是决定ECM积聚的重要环节。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是ECM重要降解酶,在ECM降解中起重要作用,其活性受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2(TIMP-2)的调节。有研究表明三七总皂甙(PNS)可通过抑制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分化,从而参与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本研究旨在观察三七总皂甙对5/6肾切除大鼠肾皮质
目的:探索在基层医院及家庭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6例,在西医激素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全程加服中药基础方(六味地黄汤加黄芪、菟丝子、补骨质、丹参等)辨证加减,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62.5%,P<0.05。结论:中西药合治,标本兼治,有协同作用,提高了临床疗效。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脏病替代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工作原理以腹膜为透析膜,以毛细血管内血浆与透析液溶质的浓度差和渗透差为动力,进行血中代谢废物和潴留水分的清除以及一些必要物质的血液补充,通过此过程,最终达到清毒、脱水、纠正代谢紊乱、达到内环境平衡的目的。纵观PD的临床应用进展,不过数十年。19世纪,人们认识到腹膜的半透膜特性,今天PD取得了世界范围内的
IgA肾病(IgAN)是一组具有其同免疫病理特征的肾小球疾病,其特点是肾小球系膜区和(或)。肾小球毛细血管袢以多聚IgA1为主及补体成分的沉积,伴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及系膜区基质增加。IgAN曾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疾病,但现在逐步认识到它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虽然病情进展缓慢,但绝大多数呈进行性发展,其中约有20%~30%的患者在发病后的10~20年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ESRD),是我
为了防治肾衰竭,笔者认为应从K/DOQI-2期至3期抓起,从肾功能储备降低期开始积极治疗,这是上策,这也是笔者治疗CKD52年的经验和体会,本文从氮芥治疗肾病综合征谈起,介绍了激素-免疫抑制剂联合疗法,以及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的情况。
本文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期进行了具体的介绍,提出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的四个方面:控制高血糖;治疗高血压;修复损伤的肾小球滤过膜一内皮细胞、基底膜和上皮细胞;低蛋白饮食和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并分析了糖尿病尿毒症的治疗情况,NKF-KDOQI指南己经明确,糖尿病尿毒症患者早期透析,Ccr300mmol/l,可以考虑超滤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脏蛋白的漏出,改善营养,减少患者感染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