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醚砜/聚乙烯吡咯烷酮共混中空纤维超滤膜的制备和后处理方法的研究

来源 :第五届全国膜与膜过程学术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rde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聚醚砜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共混,通过干—湿纺丝工艺制备亲水性的中空纤维超滤膜。分别采用NaOCl和K2S2O8对共混超滤膜进行后处理。研究了不同后处理方法及条件对膜的渗透分离和耐污染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两种后处理方法均可有效降低PVP的溶胀效应,显著提高共混超滤膜的性能。增加后处理试剂浓度和延长处理时间,有利于提高膜的纯水通量,但截留率有所降低,说明后处理导致膜的有效孔径增大。分析确定了优化的后处理条件。BSA污染实验研究证明经K2S2O8处理后PES/PVP共混超滤膜具有较好的耐污染能力。
其他文献
本文对浙江某电子材料厂的含Ni2+废水用碱中和生成氢氧化镍悬浮液,悬浮液不加絮凝剂,分别并行进行:(1)长时间静止处理;(2)用陶瓷膜直接进行分离。水中Ni2+含量的分析采用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测定了48小时静止沉降清液中Ni2+含量与沉降时间的关系曲线,用stokes公式估算了清液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时所含的最大颗粒直径;测定了不同进料流量、不同跨膜压差下陶瓷膜的渗透通量和透过
中空纤维膜法制备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氯化铝,是利用中空纤维膜的大量微米级的微孔作为分布器,使碱液透过微孔微量加入到氯化铝溶液中,从而制得高Alb含量的聚合氯化铝(PAC)。这一制备路线可保证原料加入的可控性和连续性,制备成本降低。目前,已有人采用中空纤维膜反应器制备PAC,但对制备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的考察不够全面和深入。本实验采用具有聚砜中空纤维超滤膜制备聚合氯化铝,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地
本文结合我国水资源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简述了水再用和海水淡化在扩大水资源和水资源保护中的重要性,以及膜分离技术在其中的作用和地位。水再用包括工业废水处理和回用以及城市污水资源化,在国内外,膜分离技术在许多领域的工业废水处理和回用中的应用已广为普及,有些过程已成为标准的单元操作,产生明显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在城市污水资源化中的应用中,近十几年来也获得相当大的突破,已有应用于灌溉、消防、冲洗、工业过
本文以截留分子量为2万的聚醚砜超滤膜为基膜,分别选用聚丙烯酸(PAA)和聚乙烯亚胺(PEI)为聚阳离子和聚阴离子,通过动态成膜方法制备聚离子渗透汽化复合膜。通过控制聚离子反应的条件如动态过滤时间、反应时间和聚离子溶液的pH值,可优化聚离子反应的程度,制备出具有一定渗透汽化性能的聚离子复合膜。
本文以杂萘联苯聚醚砜酮(PPESK)/NMP为聚膜液体系,进行了成膜过程凝胶动力学研究;浊点实验表明,随着醇类物质碳原子数目的增多,相图的二相区变小,凝胶过程所需的非溶剂量增多。还考察了不同凝胶浴对PPESK/NMP体系凝胶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絮凝值增大的非溶剂,凝胶过程中所需的非溶剂量增多,凝胶速度降低。凝胶浴中加入溶剂使铸膜液和凝胶浴的化学势差降低,使非溶剂和溶剂的传质速度下降,凝胶速度减
本文以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PDM)作为交联预聚物,利用双苄基试剂在聚砜中空纤维超滤膜表面进行季铵化反应(界面聚合),制得荷正电复合中空纤维复合纳滤膜。研究了PDM浓度、外加碱、溶剂、交联剂和交联温度等制备条件的影响。所制备的中空纤维纳滤膜对2g/LMgSO4的截留率≥98%,通量19.5L/(m2·h),界面聚合时间为3.5h。
采用拟二元方法研究等规聚丙烯(iP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三元聚合物溶液的热致相分离热力学。采用光学显微镜法测定浊点温度,采用差式扫描量热法(DSC)测定动态结晶温度。利用浊点测定数据回归聚合物/共溶剂的交互作用参数x的表达式,x是共溶剂配比和温度的函数,以此为基础计算的拟二元相图与实验数据吻合。发现共溶剂中DBP份数增加,相分离类型由单纯固-液分相形式转变为液
在颗粒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引入陶瓷膜微结构参数(孔径、厚度和孔隙率)建立了陶瓷膜过程恒通量微滤模型,对二氧化钛颗粒悬浮液体系陶瓷膜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预测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长,为了维持恒定的渗透通量必须增大操作压差;采甩500、200、50和20nm四种孔径的陶瓷膜恒通量过滤模拟结果显示,孔径为200nm的陶瓷膜采用恒通量500L·m-2·h-1时需要的操作压差为4.2×105Pa,低于其它孔径
溶剂在高分子中的扩散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其扩散系数,对高分子材料生产和加工过程设计、选择和优化高分子分离膜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迄今为止,人们已经建立了一些理论模型定量预测溶剂在气体或液体中的扩散系数。但由于高分子体系的复杂性,溶剂在高分子中的扩散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Vrentas和Duda基于自由体积理论提出扩散模型,所有参数可通过分子性质独立确定,对扩散系数的预
以五种二酐和五种二胺为单体,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二十种聚酰亚胺膜材料,测定其密度、自由体积、玻璃化温度和平均链间距,考察了不同二酐和二胺结构对聚酰亚胺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