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PM10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来源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省属大陆性季风气候,自北向南划分三个温度带,西安市位于陕西中部关中地区,年盛行东北风,年平均降水量为573mm,降水主要集中于7-9 月,受北部大风天气及城市建设发展的影响,颗粒物污染成为影响西安市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考虑数据资料的全面性,本文利用2005-2006 年西安市区五个监测点位的PM10 浓度监测数据,并对各监测点数据进行异常值检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个监测点的累计贡献率,从而得出西安市2005-2006 年PM10 浓度值,结合该时间段的天气、气候等相关资料,给出了西安市 PM10 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特征,分析影响PM10 质量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西安市 2005 年至2006 年PM10 日环境质量浓度基本能满足二类区标准要求,从时间分布上看,PM10 浓度较大值集中于冬春季,这主要与西安地区冬春季节降雨量小以及冬季燃煤采暖有关。同时受汛期降水影响,PM10 浓度在夏秋季节处于全年最低,且稍滞后于汛期;从空间分布上看,受工业活动以及西安市主导风向影响,各监测点中工业活动集中区以及主导风下风向 PM10 浓度相对较大,2006 年较2005 年整体浓度呈缓慢上升趋势。
其他文献
利用2006—2010 年南宫酸雨观测资料和地面资料、并结合邢台探空资料及天气形势,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南宫酸雨变化特征及不同气象条件对酸雨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南宫降水平均pH 值均小于4.70,酸雨频率大于50%,属于重酸雨区或较重酸雨区;降水酸性在夏秋两季较强,而酸雨出现频率则在秋冬两季较大,降水电导率冬季最大。南宫酸雨多出现在主导风向为偏东风、静风及北-西北风,高空天气系统为切变线的
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为三面环山,南面开口的盆地,特殊的地形结构和近年来城市空气质量的不断恶化使雾、霾天气频发,成为秋冬季节一种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因此探讨和分析灰霾天气特征及其与相关污染物的关系,是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和防灾减灾的需要。本文利用南阳市1971~2007年气象观测资料以及2004~2005年本市环境检测站提供的市区空气污染物PM10、NO2、SO2的日平均浓度值,统计分析了南阳市灰
我国酸雨区面积虽小,但发展扩大之快,降水酸化速率之高,在世界上是罕见的[3]。在气象业务工作中,酸雨是指降水 PH 值小于5.60 的大气降水。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总面积4996 km2,平均拔海高度72.8m,本文利用2007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许昌站酸雨监测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该地区酸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且初步讨论了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2007—201
城区烟幕天气的出现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鹤岗市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特别,居住人口密集,住平房独自取暖的居民较多,机动车数量与城市土地面积或城市人口的比例较大,致使烟幕现象出现频繁,有着一定的地方特性。为了给地方政府改造城市环境、建设生态城市提供参考意见,本文对鹤岗市地方性烟幕形成的物理机制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并简要地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
利用NCEP/NCAR 再分析资料、GRIMM180 仪器、FD12 型能见度仪、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及探空资料,对2009 年11 月 30 日-12 月2 日发生在鞍山地区一次罕见大雾灾害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大雾的生消机制,并分析大雾天气过程对当地大气气溶胶的特征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平原中南部处于鞍形气压场中,弱冷空气扩散使地面有多处较弱中尺度辐合区(辐合线)及有逆温层,尤其是近地面逆温、温度下降
利用布设于呼和浩特的内蒙古环境监测中心NIES 型激光雷达(532nm、1064nm)对2006 年3 月9 日沙尘暴过程进行监测,分析研究沙尘气溶胶垂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当呼和浩特市出现扬沙2 小时之前,在2000-3000 米的高度上气溶胶消光系数为1-5.8(km-1),大约700 米厚,且15 分钟增加14 倍;出现扬沙前30 分钟,在1800 米高度出现6.12 km-1最大气溶胶消光
2009 年10 月份利用北京人影办新引进的PMS 粒子测量系统在济南及周边地区探测的气溶胶资料,分析了济南及周边地区的气溶胶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气溶胶与逆温层和大气温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气溶胶粒子数浓度垂直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逆温层的存在和相对湿度峰值对气溶胶的分布影响很大。逆温层附近和相对湿度峰值区会产生较高的气溶胶数浓度,造成气溶胶粒子的累积。气溶胶粒子数浓度最大量级可达104 cm-3,
利用米散射理论、外混合模型、均匀球模型和分层球模型考察了黑碳和硫酸盐的混合气溶胶粒子在内外混合状态下的辐射特性,据此分析了混合方式、容积含量和粒径对辐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次散射反照率和吸收效率因子对黑碳含量和混合方式很敏感,非对称因子和散射效率因子对两者的变化较敏感,消光系数(消光效率因子)对两者的变化不敏感。均匀混合的吸收最大,壳-核模型次之,外混合的吸收最小。壳核模型中黑碳为核的分层球模
根据陕西省2007-2009 年15 个酸雨观测站的资料,研究了陕西省降水pH 值,酸雨频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2007-2009 年平均酸雨频率33.8%,强酸雨频率14.0%,西安、渭南、米脂、延安、咸阳、安康、石泉和略阳8 站酸雨频率超过全省平均值;榆林、宝鸡、扶风和铜川2007-2009 年未出现强酸雨,咸阳、略阳和石泉等3 测站强酸雨频率超过全省平均值,。咸阳、安康、石泉
本文利用近30a 能见度观测资料,分析了关中盆地主要城市能见度变化特征:能见度变化趋势在关中东部和西部存在较明显的差异;1980 年到2007 年宝鸡能见度呈现较弱的上升趋势,西安、渭南、咸阳三个地区1980-2007 年能见度呈现下降的趋势;1980 年后关中地区能见度基本是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东部和西部的能见度差异呈加大的趋势。同时分析了2001-2009 年MODIS 卫星气溶胶产品,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