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腰部皮肤预扩张在瘢痕整复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烧创伤修复重建与康复专业委员会暨山东省康复医学会烧创伤治疗与康复专业委员会2016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通过髂腰部皮肤预扩张的方法获取充足的全厚皮或形成薄皮瓣,用于瘢痕整复的临床应用价值.总结我科自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采用髂腰部皮肤预扩张方法治疗的瘢痕患者16例(17次),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16~47岁,平均37岁,随访时间1~24个月.所有患者均为肢体瘢痕挛缩伴有明显功能障碍或外观畸形.每位患者于第一次术中在髂腰部植入扩张器1~3枚,扩张器容量为500ml和1000ml两种.扩张器注水量为3200ml~6500ml,注水时间54天~156天.
其他文献
烧伤补液,对于烧伤面积大、深者,胶体液以全血、血浆为主。同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进行心电监护、Sp02监测,并进行动态CVP监测;在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静脉补液复苏及全身情况允许后,尽早行手术治疗,创面削痴植皮,封闭创面;静脉抗炎营养支持治疗,维持内环境稳定;深度烧伤提倡在休克期有计划地切(削)痂并以自体皮、异体皮覆盖,尽早有效封闭创面,可减轻感染及并发症,加速创面愈合,缩短疗程,提高大面积烧伤的治愈率
目的:探讨不同指(趾)端软组织缺损的穿支皮瓣应用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本组共22例,系不同的指(趾)端软组织缺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不同的穿支皮瓣及时修复.结果:术后患者除一例第二掌背皮瓣修复后皮瓣远端少许坏死外,其余均一期愈合,外观、功能和生活质量良好.结论:灵活应用不同的穿支皮瓣修复不同指(趾)端软组织缺损,术后效果满意.
鼻部大部缺损尤其是鼻翼全层组织缺损的I期重建始终是整形外科医生面临的挑战之一。传统上采用额部皮瓣法,存在额部破坏较大,多需二期修整等不足。本例采用鼻唇沟超长筋膜蒂岛状皮瓣I期修复大部缺损,临床效果满意,患者通气功能及外观的恢复均良好,本法有供瓣区隐蔽、破坏性小、手术操作相对简单、皮瓣便于转移、无需第二次修整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患者入院后急诊在臂丛麻醉下行左肘部清创,尺骨鹰嘴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VSD放置引流术,术中探查尺神经无损伤,尺骨鹰嘴背侧皮质缺损,但关节面完整。术后随访半年,皮瓣外形良好,尺骨骨性愈合,肘关节伸屈活动正常。
患儿年龄较小,考虑为患儿保留膝关节,为以后穿戴假肢及保留更多的运动功能,尽可能不考虑膝上再次截肢,所以选择扩创后,皮瓣修复手术治疗。大腿旋股外侧动脉穿支皮瓣较常见作为游离皮瓣应用,本案充分考虑患儿的实际病情,选择行旋股外侧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创面,具有思维巧妙,简单有效,方便安全等特点。皮瓣手术前必须使清除创面内感染及坏死病灶,使创面新鲜,为下一步封闭创面创造条件。
患者主因头部及四肢被高压电击伤后1天入院.既往体健,无其他慢性病及家族遗传病史,在本院先后行4次手术,分批分次清创后,应用腹部皮瓣、游离植皮等方式修复受损创面,特别是患者右侧耳前面部鬓角处,电击伤所致3cmX3cm大小创面较深,清除坏死组织后,部分骨质暴露,术中采用而后轴型皮瓣转移修复,不但达到一期修复的效果,而且同时修复患者的鬓角.
患者于18年前全身被火焰烧伤,烧伤面积约70%,于当地医院诊治后出院,治愈后出现面部多处瘢痕挛缩.现患者双上睑外翻、闭目不全,左下睑外翻,下唇外翻,无法闭口、鼻尖、鼻翼缺损,影响外观,为求治疗来本院.于2015.1.26局麻下行双上睑、下唇瘫痕挛缩松解、外翻矫正,游离植皮术,右上臂取皮术。于2015.3.1局麻下行鼻背及鼻唇沟瘫痕瓣翻转做衬里+全厚皮移植行鼻翼、鼻尖再造术,真皮管充填移植隆鼻尖术,
患者被机器打伤唇部并软组织缺损3小时.缘于3小时前被抛光机打伤致上唇受伤,当时患者感剧痛,伤口有活动性出血,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症状,就诊本院门诊,可见上唇唇珠至右侧口角外侧2cm处皮肤、软组织和口腔黏膜缺损,下唇见一挫裂伤口.患者入院后积极术前准备,全面完善术前检查。于入院后在全麻下行急诊唇外伤软组织缺损清创+皮瓣转移术。
目的:探讨小儿会阴部瘢痕挛缩畸形整复的手术方法.方法:我科对自2010年以来收治的20例小儿会阴部瘢痕挛缩畸形采用手术方法修复.术中根据瘢痕的具体情况,行瘢痕部分切除+松解后,9例行中厚或全厚皮移植,6例单纯邻近皮瓣转移修复,3例行邻近皮瓣转移+皮片移植,2例行复合皮移植.结果:2例皮片移植局部坏死,1例皮瓣尖端少许发黑坏死,1例复合皮的表皮少许液化,经过创面换药后愈合,其余患者术后创面修复良好,
目的:研究聚桂醇与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在治疗体表血管瘤方面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方法:将30例体表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聚桂醇组和平阳霉素组,分别采用聚桂醇和平阳霉素、地塞米松进行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聚桂醇组疗效和并发症均优于平阳霉素组.结论:聚桂醇疗效优于平阳霉素,并发症低于平阳霉素,作为硬化剂,是治疗血管瘤的有效药物,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