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斑岩铜矿含矿斑岩氧逸度对Cu-Au-Mo成矿元素类型组合的制约

来源 :第八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斑岩Cu-Mo矿床形成于富H2O、S和高fO2的岩浆体系(Mungall,2002;Sun et al.,2016).其中关于斑岩铜矿含矿岩体的岩浆氧逸度的计算和讨论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岩浆氧逸度作为岩浆结晶分异时氧化还原状态的表征参数,主要是通过控制岩浆熔体中S元素的赋存状态,进而间接地对后期岩浆流体中变价元素Cu、Mo等富集与否产生较大影响.在高氧逸度状态下,岩浆中硫化物会发生分解,释放的S和金属元素以硫酸盐等形式进入熔体形成含矿岩浆,当硫达到饱和后,Cu、Mo等成矿元素不会与其结合沉淀形成硫化物,仍然留在岩浆流体中,伴随岩浆的侵位、结晶,含矿流体最终发生出溶、成矿.
其他文献
本论文研究了基于状态预估控制方法的网络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问题。主要考虑在传感器与控制器之间以及控制器与执行器之间(即反馈与前向通道)同时存在网络链接的连续线性被控对象的控制问题,其目的是在保证系统稳定情况下,尽量降低对网络带宽的占用。研究了基于状态预估的网络控制系统的建模,稳定性分析,控制器设计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器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位于江南造山带中段的湘东北地区(湖南省东北部)是中国一重要的金多金属矿产聚集区,产出有大洞、万古、黄金洞等大型-超大型金矿,桃林、七宝山等Cu-Pb-Zn-Au多金属矿床,以及井冲和横洞钴多金属矿床.近年来,在该区新发现了一系列与燕山期岩体有关的铅锌多金属矿床或矿(化)点,例如与幕阜山岩体密切相关的栗山铅锌铜多金属矿床.该矿床规模为中型,其中铅金属量26.54万吨、锌金属量32.77万吨、铜金属量
花山锑(金)矿床地处江南过渡带和江南造山带过渡地区.区内侵入岩广泛发育,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以及少量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玢岩等.前人的研究认为这些侵入岩主要形成于晚侏罗到早白垩时期(聂张星等,2016).出露地层主要为寒武系、奥陶系下统仑山组、志留系高家边组及第四系全新统.金(锑)矿体主要赋存在区内断层破碎带中,赋矿围岩为寒武系地层和花岗闪长斑岩.前人对比花山地区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期绢云母39Ar
大瑶地区位于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的结合带—新元古代江南造山带中部的湘东北地区,是江南古陆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德如等,2017).雁林寺韧性剪切带是发育在湖南大瑶地区中元古界冷家溪群中的一条北东向的剪切带,长达17km,最宽处可达500m,总体向北、北西倾斜,倾角20~60°.卷入该剪切带的地层主要为冷家溪群黄浒洞组,岩性为塑性变形的变质砂岩和板岩,具有强烈的面理化带以及韧性变形的特征.韧性剪切
高镁安山岩(侵入相高镁闪长岩)的发育通常代表了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过程,特别是洋壳/陆壳对岩石圈地幔的交代过程,因此对岩石圈演化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华北克拉通东部鲁西地区发育有大量早白垩世高镁闪长岩及相关矽卡岩铁矿,前人对这些高镁闪长岩的岩石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拆沉/俯冲交代地幔部分熔融以及壳幔岩浆混合等成因模型(Xu et al.,2008;Yang et al.,2012;Chen et a
皖南地区处于多个构造单元交汇处,位于扬子陆块东北部,横跨下扬子前陆凹陷带、江南造山带及皖浙褶断带(蔡连友等,2011),北以NE江南断裂为界与长江中下游南缘冲断带(成矿区)相邻,南以江山-绍兴缝合带与华南板块相连(余心起等,2007).区域岩浆岩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南部和皖浙赣交界处,多沿构造断裂带呈带状分布,侵入岩以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主要分为两期:晋宁期(新元古代)和中生代燕山期.晋宁期花岗
湖南省桃江县木瓜园钨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结合带之间的钦湖南省桃江县木瓜园钨矿区地处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结合带(钦-杭结合带)湖南段(称之为钦—杭结合带),亦同时处于滨太平洋成矿域的扬子成矿省浙赣湘黔汞锑金成矿带.具体位于安化—浏阳东西向构造带中段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所属沅江—邵阳拗陷带反复结合处,跨越洞庭湖拗陷区与宁乡—邵阳相对隆起区之间,构造上属于复合部位.区域主要出露地层有冷
界牌W-Cu矿床位于苗儿山-越城岭复式岩体东北部(张建国等,2011).根据矿石矿物的赋存状态以及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将界牌矿区的矿化类型分为外接触带矽卡岩型、层间矽卡岩型、蚀变花岗岩型和石英脉型.外接触带矽卡岩型矿石主要产于加里东期中细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与下奥陶统白洞组地层接触带,由白钨矿、黄铜矿、黄铁矿、石榴子石、辉石、符山石、角闪石、绿帘石、黑云母、石英、方解石以及少量闪锌矿和磷灰石组
暗色包体因其对寄主花岗岩具有重要的成因指示意义而受到广泛关注.南岭中-晚侏罗世含铜铅锌花岗闪长岩中暗色包体普遍存在.前人认为此类暗色包体及其寄主花岗闪长岩是幔源镁铁质岩浆和壳源长英质岩浆混合的产物.然而,最近研究表明南岭中-晚侏罗世含铜铅锌花岗闪长岩主要源自镁铁质下地壳部分熔融.以上两种观点主要基于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证据.本文对湘南铜山岭花岗闪长岩及其暗色包体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和矿物学研究,为岩石成
宁镇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Fe-Cu-Au多金属成矿带最东段,区内广泛发育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自西向东主要有其林门、安基山、下蜀-高资、石马、谏壁等岩体.上述侵入岩体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程度,然而,其年代学研究却相对滞后.近年来,除安基山(曾键年等,2013)、高资、石马(Sun et al.,2013)岩体获得了精确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外,其余岩体年代学数据都为早期测试数据,其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