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随机排列的冰脊及碎冰堆离散元计算

来源 :第四届全国颗粒材料计算力学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erd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极区及副极区环境下,由于冰排间的相互挤压破碎堆叠会形成冰脊或碎冰堆,这两种海冰类型对寒区海洋工程的结构及运行安全具有极大威胁。离散元法以其在模拟物质离散性及大尺度破坏等方面的优势适于冰脊及碎冰堆的冰荷载计算。为了更真实地模拟冰脊及碎冰堆的结构复杂性,本文分别使用“外推法”和动力生成法生成随机排列的冰脊及碎冰堆离散元模型。“外推法”是指以三个两两相切的球型颗粒为基础生成一个与三者都相切的随机粒径新颗粒,再利用新颗粒构成新的生成基础,如此反复迭代生成具有各向同性特征的冰脊龙骨及帆高部分,结合规则排列的冻结层部分即可得到冰脊离散元模型。碎冰堆模型是由满足一定尺寸分布的碎冰块在浮力的作用下相互碰撞堆叠而成,再在相邻的冰块间加入粘结-破坏模型。最后利用上述模型模拟了Punch Through实验和真实工况下冰脊及碎冰堆与海洋结构的相互作用过程,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校准了离散元计算参数,证明了冰脊及碎冰堆离散元法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设计了测量颗粒材料恢复系数的斜板平抛试验系统,以及测量离散颗粒和连续体边界面材料之间摩擦系数的简易方法。测量得到砂颗粒、砂相对于玻璃板、玻璃板与橡皮膜复合材料的恢复系数,以及砂与橡皮膜、滤纸之间的摩擦系数。采用所测得的恢复系数和摩擦系数,基于离散元数值方法研究了平面应变试验中围压施加方式、颗粒尺寸效应等的影响。其中,围压施加方式考虑了刚性边界和柔性边界对轴向峰值应力响应的影响;尺寸效应影响的研究中
Mixing of granular materials is a very important process for various industries such as food,pharmaceutical,chemical,ceramic and construction industries.In this study,this process was simulated based
实现月球着陆器的安全着陆是宇航员、搭载设备、仪器安全以及着陆器后续正常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研究着陆器与月表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着陆过程的研究,与以往的常规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相比,采用离散元-有限元方法建立月壤与着陆器相互作用的耦合模型更符合实际的情况。其中对月壤采用具有粘接作用的球体离散元单元构造,对着陆器采用壳单元和梁单元组合的有限元模型构造。建立平坦、斜坡、小坑洼和大坑洼的月表,分析着
采用离散元法建立了含随机微孔洞系缺陷的碳化硅陶瓷离散元模型,研究了三种椭圆孔洞纵横比下孔隙率对SiC陶瓷试样破坏模式、应力应变曲线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将离散元法仿真得到的有效杨氏模量与Mori-Tanaka方法及自洽法理论进行了对比。结果 表明:孔洞系缺陷的存在降低了材料的抗压强度和杨氏模量,并且孔洞缺陷纵横比越小,下降趋势越明显。随着孔隙率的增大,试样的破坏模式由脆性断裂向轴向劈裂转化,失效过程
物体在颗粒介质中运动时,通常会表现出复杂的动力学特征。早期的研究工作主要关注物体在准静态颗粒系统中运动时的阻力,对动态颗粒系统的研究相对比较少。本文采用离散单元法建立了圆盘转子在颗粒系统中旋转的数值模型,结果发现在转子在转动过程中,其受到的阻力大小会经历降低、增大到稳定的三个典型阶段;在此基础上,我们统计分析了转子受到的阻力随着转子转速的变化规律,并建立了两者之间的标度关系,同时基于环形流变仪的实
基于所搭建的能够消除冲击颗粒旋转的冲击实验装置,采用高速摄像机追踪粒径在16mm-50mm之间的钢球斜冲击颗粒介质(平均粒径228微米的沙床)的运动过程,分析冲击速度在2m/s-14m/s之间变化时冲击颗粒的运动和受力特征。结果 表明,冲击颗粒的反弹、平动和嵌入的运动形式与冲击角度、速度及粒径相关。尤其冲击角度的影响极为显著,冲击角度越小,冲击颗粒的反弹概率越大。其次,针对冲击颗粒嵌入沙床的深冲击
本研究利用离散单元法,对微米级颗粒组成的湿颗粒团的碰撞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湿颗粒团的形状分为球体和立方体,颗粒之间的接触采用干、湿接触两种模型并存的方式来模拟湿颗粒团碰撞中的不可恢复变形过程。研究对颗粒团形状、液桥参数、碰撞速度等因素进行了探索,并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发现。
随着北极航道开发的不断升温和国产破冰船事业的如火如荼的发展,冰荷载作为船体结构设计和安全运行的重要影响因素应给予充分的关注。本文基于可破碎球形颗粒的并行算法,粘接单元间的破碎采用摩尔-库伦摩擦破坏准则,可以模拟平整冰破碎的动态过程,通过现场海冰冰况观测生成海冰模型。其中船体结构选择“雪龙号”作为分析对象,船体结构外表面由三角形单元构成,考虑了在浮力、托曳力及海冰共同作用下的六自由度运动。采用CUD
为探讨静摩擦系数对球颗粒碾磨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利用三维离散单元法模拟碾辊轴与筛筒组成的受碾区域内颗粒碾磨过程。定量分析静摩擦系数(颗粒间及与筒壁)对颗粒轴向分散及圆周方向速度分布等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探究因流动特性改变而引起停留时间、碰撞数和碰撞能等碾磨性能的差异。结果 表明:静摩擦系数对颗粒轴向分散程度具有显著影响;平均停留时间均随静摩擦系数的增加而延长;静摩擦系数会影响颗粒圆周速度及孔隙率分布
以振动碾压荷载和堆石体铺层的颗粒流模型为重点,研究了现场堆石体振动碾压过程的数值试验方法。首先,以振动碾的双自由度简化力学模型为理论基础,首次考虑了车架-碾轮的相互作用,建立了振动碾压荷载的等效模拟方法。然后,在考虑堆石料形状特征和破碎特性的基础上,首次考虑了堆石体铺层内部粗、细骨料的分离现象,建立了堆石体铺层的颗粒流模型。最后,基于建立的数值模型对水布垭主堆石体的振动碾压试验进行仿真模拟。研究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