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反流的中西医诊疗及文献回顾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二十二次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ta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咽喉反流(laryngopharyngeal reflux,LPR)受到广泛关注,其已被证实与包括喉接触性肉芽肿/溃疡、声带白斑、喉癌、中耳炎、鼻窦炎在内的多种疾病相关,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1]。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三九天穴位注射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确切疗效。方法 在三九天采用穴位注射联合敷贴的方法,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90 例,于一九、二九、三九各治疗一次,3 次为一疗程,治疗结束后随访,分析比较治疗效果。
小儿过敏性鼻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病多发病。现代环境对本病有着巨大的影响,通过总结分析现代中医名家对当今环境下小儿过敏性鼻炎多方面的认识,以期对处理现代的小儿过敏性鼻炎有所启发。
目的:评价迎香穴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观察曲安奈德迎香穴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穴位注射组(试验组)61 例,曲安奈德鼻喷雾剂组(对照组)60 例;穴位注射组每侧穴位注入曲安奈德(4mg/ml)1ml,每周一次,共4 次,对照组鼻喷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每天1 次,每次每鼻孔2 喷,连续用药4 周。
目的:综述近年来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现代研究进展。方法:通过主要以穴位埋线治法为主的治疗方法来进行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相关研究。结果:得出近些年来关于以穴位埋线为主要手段的治疗方法应用广泛并且被认可。结论 穴位埋线治疗对于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
目的 探讨穴位埋线对变应性鼻炎实验动物外周血清的sIgE、IL-4、IL-10、INF-γ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卵清蛋白(OVA)建立AR 大鼠模型,实验组大鼠穴位埋线后2 周,处死动物采血,取血清送检。
鼻鼽以脾气虚弱、肾不纳气、肺气虚寒为最主要的病因病机。为进一步理解该病的病因病机,本文以黄元御《四圣心源》中的核心理论“一气周流,土枢四象”对鼻鼽的脏腑病机及经络辨证行进一步分析,结合“中焦土气斡旋,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将”的气机周流特点,提出从“脾-肝-肺-肾”整体把握鼻鼽的辨证论治,对经方灵活加减,合理选取穴位,恢复鼻鼽患者气机周流的圆运动,为临床鼻鼽的辨证提供新思路。
川芎茶调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薄荷叶、川芎、荆芥、细辛、防风、白芷、羌活、甘草组成。主治外感风邪头痛,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或见目眩鼻塞,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
会议
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易于反复发作的特点,治疗具有较大难度,属于祖国医学“鼻鼽”范畴。西医治疗变应性鼻炎有多种方法,但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中医特别是中医外治法目前越来越多的用来作为治疗鼻鼽的手段之一,因为外治法的简便、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外治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应用。
在探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神经与免疫的相互作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尤其体现在神经肽(NP)与肥大细胞(MC)之间的交互作用。二者不仅在形态结构上有密切联系;而且在其功能上的双向作用也在变应性鼻炎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的:鼻鼽(过敏性鼻炎)临床主要是以打喷嚏、流清涕、鼻塞、鼻痒为主要表现,常伴随有眼痒、流泪等鼻—眼症状。临床上治疗手段多是以抗组胺、激素等药物以及手术控制症状并减少其发作,但是并不能完全解决伴随疾病产生的所有问题,最重要的是复发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