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F、FLT3L、IL-2、IL-7及IL-15联合扩增脐血来源CIK/NK细胞

来源 :国际小儿肿瘤研讨会暨第四届全国小儿肿瘤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_p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SCF,FLT3L联合IL-2,IL-7及IL-15等的不同组合来同时扩增CB-CIK/NK细胞,并探讨不同培养方式对CB-CIK/NK细胞诱导、扩增产率的影响。
其他文献
颅内生殖细胞瘤好发于松果体区和鞍上,而发生于基底节和丘脑者少见。该类肿瘤源自胚胎发生的最初数周内移行的原始退化的生殖细胞,而其生物学特性与性腺生殖细胞肿瘤亦大致相似。发生在松果体区的旧称“松果体瘤”,出现在鞍上等部位的则称“异位松果体瘤”,现在已摒弃旧称。本文报道1997年至2002年收治颅内生殖细胞瘤11例,并就治疗进行探讨。
内胚窦瘤又称卵黄囊瘤,为恶性畸胎瘤之一种类型,婴儿期较儿童期多见,恶性度高。某科近2年收治骶尾部内胚窦瘤2例,生存期超过2年,本文现进行报告。
儿童恶性淋巴瘤(NHL)发生率约7/1,000,000,占儿童恶性肿瘤的第3位,为同龄儿童新诊断肿瘤的13%,近年来已明确认识到儿童恶性淋巴瘤与成人相比在组织学与生物学上完全不同。儿童NHL多为小无裂型(Burkitt型)、淋巴细胞型和大淋巴细胞型,3种类型占90%-95%,多为高度恶性。其中T-NHL对化疗的反应差,容易复发,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性白血病,病程发展迅速,如未得到合理的诊断及治疗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52例不同类型的小儿颅内肿瘤中与多药耐药相关的因素表达情况分析,探讨小儿颅内肿瘤化疗疗效较差的原因以及血脑、血肿瘤屏障与颅内肿瘤耐药性的关系,从而为寻求克服这些耐药因素的策略提高颅内肿瘤化疗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小儿神经母细胞瘤(NB)是小儿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表现错综复杂,缺乏特异性,原发部位广泛而隐蔽,早期即可有转移,因而易误诊。近十年来,某医院收治NB20例,其中入院前有16例误诊,本文现对临床分析进行了介绍。
干扰素a-2b不仅具有抗病毒及免疫调节的功能,而且具有直接抗肿瘤及与多种化疗药物协同抗肿瘤的作用。本文现介绍某院应用干扰素a-2b瘤内注射治疗5例难治性实体瘤的方法与疗效。
儿童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anaplae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亚型,主要病理特征为瘤细胞体积大、核大、间变明显,常沿淋巴窦浸润,易误诊为淋巴结转移癌或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肿瘤组织向外浸润。近年某院收治3例,本文现进行报道。
小儿胃畸胎瘤临床少见,某院自1986年10月-2002年12月,共收治9例,其中良性畸胎瘤8例,恶性畸胎瘤1例,本文现将诊治体会进行报告。
本文通过对CD56+的小儿恶性淋巴瘤1例的临床分析,得出:本例病人诊断为NHL明确,病情凶险,进展迅速,从发病至死亡仅22天。病变累及范围广泛,有血液,骨髓,肝、脾及腹腔淋巴结,胃肠道,皮肤,心包及胸腔,原发部位已无法确定。血细胞的免疫表型示CD3, CD7, CD8, CD16/CD56阳性,提示该例NHL有NK细胞标志CD56,同时有T细胞标志。文献报告,CD56+的淋巴系恶性肿瘤主要有两种表
本文对Wilms’瘤治疗的模式及提高Wilms’瘤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探讨。Wilms’瘤是小儿常见的恶性实体肿瘤,手术、化疗和放疗的综合治疗能达到比较满意的疗效,其中尤以化疗作用最重要、效果最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