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微信公眾號閱讀量影響因素研究

来源 :中国传媒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h822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信5.0上市之后,截止2016年底,已经拥有超过8亿的用户,用户活跃度超过6亿,而微信公众平台也吸纳了200万的公众帐号.在众多的微信公众号中,高校官微也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微信公众号的功能呈现手段也从过去单纯的资讯传播模式向其他多种模式转变,资讯呈现方式变得更为多样.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高校微信公众号的阅读量进行研究.研究将从高校微信公众号的发文次数,发文数量,推送时间,原创与否以及受欢迎程度等五个方面展开,通过研究高校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内容特徵以及高校微信公众号点赞量等受众反应的参考项目,来探讨微信公众号受众反应之间的关系,并有效地了解高校微信公众号閲读量的影响因素,以及探究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策略.本文在借监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内在因素角度对高校微信公众号进行剖析.本文假设阅读量和受欢迎程度点赞量,推送频次,每周发文的次数和发文数量,以及文章的推送时间和推送内容是否为原创相关.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016年到2017年清博大数据对於高校微信公众号的每周推送文章閲读量排名,选取这些排名文章为样本,从这些样本中进行随机抽样,抽取每周閲读量排名前50的公众号,总共抽取四周,200份样本进行前测内容分析;再除去这200份样本,进行方便抽样,按照前测的抽样方法,进行抽样,最後抽取1200份样本,总共将这1200份有效样本进行内容分析,得出结论:受欢迎程度越高,点赞量越多,閲读量最高;发文次数在5-7次的閲读量高於发文次数1-4次的阅读量;与此同时,发文时间在08:01-12:00的閲读量高於其他时间段的阅读量;发文数量在10-20篇的阅读量,高於发文次数1-10篇和20篇以上的阅读量;推送文章是否原创性,和阅读量的相关性不强.期望对后续的微信公众号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媒体融合正从新闻融合走向集信息、服务、产业于一体的深度融合.媒介融合度用于表征媒体在融合之路的进展程度,对媒介融合度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从两个深度、四大支撑、三大效果构建.两个深度分为新闻融合和集信息、服务、产业等于一体的智慧型城市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四大支撑分为基于云结构的信息资源数据库、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融合顶层管理组织架构、考核评价体系导向;三大效果主要从融合效果角度分为数字化有效用户、对官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带了信息的爆炸式传播,数据成为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衍生物,在新闻传播领域,出现了数据新闻这种特殊的新闻报道方式,其主要基于对大数据的挖掘、收集、分析以及可视化呈现.目前,众多主流媒体也逐渐尝试这种新型报道方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试探究数据新闻这种报道方式在主流媒体传递信息时所带来的影响,同时分析数据时代新型主流媒体的建设途径.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网络用户展开关于付费使用网络移动电台节目意愿的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511份,通过建立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对其付费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用户对网络音频APP的认知度和对音频出版物熟知度、对网络音频APP的使用频率对他们的付费意愿有负向影响;用户的受教育程度,参与分享、参与平台互动的积极性和对网络移动电台音频节目价格的认知度对他们的付费意愿有正向影响.用
都市类报纸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产物,在媒体融合时代面临着主流媒体转向互联网导致舆论阵地的遗失,以及读者与广告商的出走的困境.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互联网科技以及资本转向传媒领域的情况下,都市报要扭转经营方向,与互联网新媒体融合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更贴近百姓的"服务型创新媒体".中国传媒产业市场正在蓬勃发展,都市报在报业单位中新媒体指数位居第二,目前主要依靠内容生产优势和互联网平台"两微一端",在资本的引
媒介融合背景下,注意力经济己达到饱和,传统媒体并非轻易就能成功转型.更多的是一些曾主宰南北传媒界的传媒产业在转型后不为人知.如何在媒介融合的文化、技术背景下,实现传媒产业的再创业,形成多媒体形态共存繁荣,是当下传媒产业发展中探讨的课题之一.但即使历经几年的探索,社交平台官方与非官方账号的泛滥以及当下受众碎片化阅读,注意力市场的饱和等依旧是阻碍传媒产业成功转型的瓶颈.重新正视粉丝经济,打破长期以来对
web3.0时代的到来改变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媒体行业迅速崛起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冲击与挑战,为了重回舆论中心地带,重获话语权,传统媒体在新环境的压力下开始了转型升级.然而传统媒体的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是将自身的内容简单的投放到网站与微信微博账号那么简单,需要认识到观念的转变同样会决定转型的成败.青岛报业集团在认清当前形式,把握互联网思维的前提下进行转型升级,通过搭建全媒体平台矩阵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以及文献梳理法,收集湖北省平面媒体的融合发展现状,分析传统媒体的转型路径.结果显示,湖北省传统媒体的媒介融合格局己基本形成,但深度融合有待发展.目前推进媒介融合的主要难点是:组织结构与体制机制建设相对滞后,人才、技术与资金是短板、资本投入不足、政府政策支持等有待落实.基于此,文末从渠道构建、业务拓展、盈利模式、组织结构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进一步整合传播平台、推进"新闻+服
Previous studies on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spent on media,especially focu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spent on media,and Gross National Income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R
报业转型改革尚未完成,问题越积越多,导致今天的报业困局己不可避免.即使没有互联网、新媒介的冲击,报业也将逐渐呈现困局,媒介融合不过是加剧了报业困局.当然,报业困局还需要辩证地看待,不能一概而论.报业也不是全盘困局,也有风景这边独好的一面.一种媒介的发明或成熟需要一个过程,介质不同、特性不同的媒介融合,更需要一个过程."速成论"不可取.媒体融合过程中,要注意对核心技术和资源的控制.
在当今21世纪时代,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的网络通讯技术以一种往时难以企及的速度迅速的发展,新的技术的产生必然产生蝴蝶效应,随之带来的各个媒体介质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促成了媒体界的发展革新的必然选择.必然的,新的事物总会给传统的事物带来不期而至的冲击,传统媒体的发展生存在受到新型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的挑战时,同时也是遇到了一种革新的契机.媒介融合的条件下,传统的媒体可以在吸收新的技术的情况下慢慢的和新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