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别超高压变质带的折返历史及退变质过程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

来源 :2010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sh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别山各超高压变质岩片的同位素年代学以及基于此的折返模型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相比南大别和中大别超高压变质带(简称南大别和中大别),北大别超高压变质带(简称北大别)仍缺乏相应的变质年代学约束,从而限制了对于深俯冲岩片折返过程的深入了解。查明大陆折返过程中退变质流体来源(外部流体VS内部流体)以及稀土元素(REE)在此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文章试图通过对北大别麻粒岩中锆石年代学、微量元素以及矿物包裹物研究,结合石榴石微量元素研究,来回答以上地质问题。
其他文献
@@哈拉哈河-绰尔河(又名淖尔河)地区地处大兴安岭中部,根据野外调查,确认第四纪火山35座,熔岩流分布面积约400km12。这些火山总体呈北东向带状分布,以熔岩流为主的火山产物呈连续带状分布于哈拉哈河-绰尔河及其支流的河谷中。火山活动初步划分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四期。
@@金沙江缝合带位于羌塘地块与义敦古岛弧之间,向北可能延至藏北羌塘地块以北,向南可能与哀牢山缝合带相接。金沙江缝合带中段发育一套出露完整的巴罗型递增变质带,在巴塘县至苏洼龙乡剖面,变质岩岩岩石类型包括片岩、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和大理岩等,变质岩石类型发育与原岩地层及变质级别有关,按变质级别划分则呈明显带状分布,由东向西从白云母一绿泥石带、二云母带、铁铝榴石带、十字石一蓝晶石带和矽线石带依次增加。虽然
@@温根镁铁质一超镁铁质岩体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西段,岩体侵入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书记沟组变质石英岩,属于海西期中晚期侵入岩体系。在华北地台北缘及相邻的新疆天山地区,同期(270-290Ma)的镁铁一超镁铁质杂岩发育,并赋存规模不等的铜镍铬矿。
@@英格利萨依剖面位于阿尔金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段的巴什瓦克石棉矿地区,露头上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含钾长石石榴辉石岩与含石榴石花岗质片麻岩-起呈透镜体状或间层状分布于元古界阿尔金群的片麻岩之中,并均已被证明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然而,这些超高压岩石主要是根据温压计算、矿物出溶结构或柯石英假象来确定的,缺少能够独立指示超高压变质的特征矿物(如金刚石、柯石英等)的直接证据,为此,本文将利用激光拉曼光
@@本文在多年分选石英斑晶与基质的实践基础上,发现石英斑晶与基质间存在较小密度差,可用三溴甲烷和二甲基甲酰胺配制出大于和小于石英的系列混合密度液介质将石英分离提纯,从而研究出用折光率法精确配制混合重液这一关键技术。研究发现用折光率值为1. 577-l.579的混合重液分离石英斑晶效果最好,分离纯度达到95%-98%,解决了从浅成火山岩中分选石英斑晶的难题,极大地提高了石英斑晶的分离效率、纯度和回收
@@硒是人体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摄入过高或过低均可导致不同的健康效应。元素硒(Seo)和硒化物或硫化物硒(Se2)难溶于永,抑制硒的生物有效性;+4价硒易被腐殖酸、铁锰氧化物和粘土矿物吸附,其生物有效性受到制约;+6价硒易于迁移和被生物利用。所以,不同形态的硒具有显著差异的地球化学特性,影响着环境中硒的迁移、循环、生物有效性和毒性。已有的研究表明,硒的生物有效性不仅与地质环境中的总硒有关,更取决
@@近10多年来,我国西部阿尔金南缘多种类型高压-超高压岩石的陆续发现,使该造山带成为研究大陆深俯冲与折返动力学的热点地区之一。已有研究表明,阿尔金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由西向东主要分布在江尕勒萨依、清水泉和英格利萨依三个地区,它们共同构成同一条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形成时代为475~509Ma,其形成主体是早古生代陆壳深俯冲作用的产物;其中,部分岩石代表的俯冲深度可达>200km 甚或>350
@@金红石出溶钛铁矿的现象,文献中以前仅在南非Jagersfontein金百利岩之中见有报道,其中一些还被封存于残存有柯石英假象的石英颗粒之内(Haggerty,1983),但对其形成机制与地质意义的研究则鲜有报道。南阿尔金榴辉岩中金红石普遍出溶钛铁矿,出溶钛铁矿多为长柱状,并常呈两组方向分布在金红石颗粒之内,少部分呈裙边状分布在金红石颗粒的外围,这些特征与Jagersfontein金百利岩中的现
@@自从大别造山带榴辉岩中发现柯石英和金刚石以来,国内外科学家对大别-苏鲁造山带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对其超高压变质岩的分布范围和形成条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结果证明,大别-苏鲁造山带是华南陆块俯冲到华北陆块之下进而发生碰撞形成的大陆碰撞型造山带,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岩石类型出露最齐全、保存最完好超高压变质地体之一。通常,大别山造山带从南到北,大致可划分为宿松变质带、南大别低温榴辉岩带、中大别超高压变质
@@在扬子板块北缘的幕府山地区,以震旦系-三叠系为主体的盖层内滑脱构造发育,由于地层厚度、岩性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滑脱层的构造样式和变形强度差异明显,普遍存在不协调的地壳变形特征,可主要分为上变形层、中变形层和下变形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