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课程工程项目式教学方法探讨

来源 :第十七届西南地区暖通热能动力及空调制冷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zh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暖通空调课程》教学内容多、课时不足的特点以及教学质量不理想的现状,根据学生学生兴趣设计了以工程项目设计为主干的树形组合式教学方法.抓住学生对工程项目设计学习的积极兴趣,采用以工程设计过程训练为主干,把教材内容和专业规范结合到工程设计具体环节中去讲授和学习,组织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和参加全国的专业设计大赛,实践证明教学改革是有效的.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内配钢管的钢管混凝土黏结强度,对12个内配钢管的钢管混凝土试件进行了拉拔试验和16个内配钢管的钢管混凝土试件进行了推出试验,大部分拉拔试件和推出试件表现为内管与混凝土之间黏结破坏,只有少数试件因为加工误差导致外管与混凝土之间黏结破坏.通过试验得到了各试件的黏结滑移相关数据,绘制出各试件的荷载-滑移曲线,曲线总体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特点.试验结果表明,钢管拉拔时的黏结强度比钢管推出时小,拉拔
本文以东北地区某招待所中庭加盖的改造为例,介绍了增设钢梁的结构设计方案,详述了钢梁与主体结构的连接节点设计.已有建筑改造工程应使结构体系尽量简单,使传力途径简短明确,并使施工方案简单易行。改造加固采用植筋、锚栓等后锚固技术时,应满足受力计算要求及构造要求。已有建筑的改造工程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现场条件,有针对性的进行节点设计。
毛细管节流具有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成本低廉等优点,但其质流量及压降调节范围较窄.为适应热泵系统全年运行对工质流量及压降调节的要求,设计与构建了一种三毛细管组合节流的跨临界循环CO热泵热水系统.在恒温环境实验室测试分析了各种典型工况下跨临界循环CO热泵热水系统的节流特性及热力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根据环境温度合理选择节流模式与制热温度,三毛细管组合节流CO热泵热水系统可全年稳定运行,并具有较优良的热
随着科技创新发展,BIM技术在机电工程设计、施工、运维中的应用效果越来越显著.BIM的协调性和集成性为机电施工带来极大便利,同时加快了机电行业的发展进程,随即出现BIM工程清单、BIM深化设计、BIM虚拟施工、BIM数字化加工等一系列产物.简单介绍BIM技术及其在机电施工中的应用,指出BIM技术在机电施工阶段的应用风险,并提出应对策略.
为更好地掌握我国温和地区建筑空调系统节能潜力,针对温和、夏热冬冷、寒冷气候区代表性城市(昆明、上海、北京)进行温度、辐射对比,运用DeST软件建立物理模型,对建筑空调系统冷、热负荷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显示:昆明的全年能耗远小于上海和北京,与上海相比采暖能耗可以节约55.69%,全年综合节能40.4%,与北京相比采暖能耗可节约81.45%,全年综合节能50.9%.背景气候参数(平均气温、太阳辐射量)的
对2007~2016年智能算法在空调系统中能量分析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平均每年应用于空调系统的智能算法这一领域发表了685篇文章,研究领域主要包括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和粒子群算法三类.此外,还介绍了近年来基于智能模型和智能优化算法的预测控制方法,并对各种算法的特征进行了评述,指出了智能控制方法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利用有限容积法,针对纯制冷剂R134a和非共沸混合制冷剂R407c,在水平管和U型管组合的物理模型内沸腾换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温度、速度、干度及换热系数的分布,并分析了管内工质的流速和热流密度的变化对沸腾换热系数的影响.此外,还对R134a在U型回转式弯头的水平光滑管内的沸腾换热进行非稳态的数值模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气泡的产生、跃离、生长和破碎的气液两相流型变化,并且模拟结果与Baker流型
以贵阳某商业项目为例,依据当地气候变化数据,针对常见的三种中央空调系统冷热源方案以年运行负荷为基础核算单位负荷综合能耗,综合为设备运营成本,完成经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溴化锂直燃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的方案能够更好的实现节能的目标.
“冷热源工程”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在课程性质及教学要求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介绍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冷热源工程课堂的教学,总结出案例教学实施的具体方法,可供相近课程教学参考.
分析现有的地源热泵中长期常规数值模拟方法,在保证其计算精度的条件下为减少计算成本,提出用内热源替代管群的模拟方法.经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所得的土壤年温升基本无异,且内热源法计算成本节省约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