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在海底管道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并行处理分会2015-2016年度石油行业计算机用户年会暨新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fo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将应用于海底管道的信息化建设中.结合海底管道在业务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由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3个层次组成管道物联网的基本架构.基于物联网的海底管道数据采集、信息传输和智能应用表明,采用物联网技术不仅可实现海管的数字化、可视化目标,而且降低海管运营风险,确保海管安全平稳运行.
其他文献
本文从广义的垃圾入手,从列举的地质学领域中曾经被当作垃圾的可燃冰、璞玉和尾矿变废为宝的过程中剖析了地质学原理及在垃圾的地质学改造过程中迸发出的强大的地质文化现象.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若要了解社会、行业发展规律,就务必要对过去的发展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地质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在过去100年内与国家命运紧密的联结在一起.通过回溯百年来地调机构的发展历史,缅怀老一辈地质人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学习他们无私奉献、服务国家、服务大局的高尚情操,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优良传统,为新时期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要继续坚定地忠于党的地质调查事业
本文通过对地质调查局属各单位在"世界地球日"期间开展的科普宣传活动进行追踪,可以了解地质调查局系统科普宣传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而掌握局属各单位科普工作的开展情况.
地质科学会让生活更有内涵。这些内涵可表现在以下方面: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普及资源新理念,地质科学探测探索地球奥秘,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与污染防护呼吁关注生态环境,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助力山区城镇建设,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保驾矿山生产安全。
章鸿钊先生(1877-1951)为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地质科学史专家,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字演群,1877年3月11日生于浙江吴兴县(今浙江省湖州市),1951年9月6日卒于南京.章鸿钊是中国近代地质学奠基人之一,他早期创办了农商部地质研究所(地质讲习班),为我国培育了第一批地质学家,其中许多人成为我国早期地质工作的主力。他从近代地质科学角度研究了中国古籍中有关古生物、矿物、岩石和地
本文阐述了吉林油田企业云计算中心的建设思路以及应用探索,分析了基础设施云、油藏应用云、桌面云、数据库云在吉林油田的应用现状及技术探索.通过建立油田企业云计算中心,能实现用户自服务管理、资源集中管理、智能运营管理,通过随时、随地的云端的接入,按需获取,动态调配.将为油田提供虚拟服务器服务,油藏研究应用服务、企业办公桌面提供服务等.油田企业云计算中心的建立,能极大地促进信息化建设步伐,节约信息化建设资
本文介绍了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自主研发的Geo-Mountain复杂山地地震数据处理软件作业集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根据海量地震数据处理高性能计算的实际需求,立足企业计算资源,借鉴云计算的相关理论与技术,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基于云计算模式的数据处理作业集群系统解决方案和软件框架,并构建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震数据处理作业控制集群系统.
近几年,随着三维地震资料采集、高密度三维采集技术的逐渐普及,地震资料原始数据量成倍增加,大部分三维工区原始数据量已达1TB以上,高密度三维工区的原始数据量甚至达5TB以上,原有现场处理工作站已远不能满足地震资料现场处理和存储的需要.为了解决三维工区数据的现场处理和存储问题,开展了可移动式野外勘探高性能计算平台的研究,基于可移动性、现场安装、易于维护等几个原则组装了适合工区特点的现场地震资料处理系统
本文简要介绍了CMU的功能及在地震资料处理集群中的特色应用方法,通过实例分析了CMU在石油地震资料处理集群部署、监控、管理取得的效果,指出CMU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
以实际工作为例,较为详细地叙述了运用VNC虚拟网络计算技术监控集群服务器运行状态的配置和实施过程,确保了群服务器整个硬件平台的稳定运行,保障了科研生产任务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