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工作--以济南市图书馆为例

来源 :第29届全国十五城市公共图书馆工作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i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范并思教授在《阅读推广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问题分析》中指出图书馆阅读推广的重点人群包括:因为缺乏阅读意愿不愿意使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进行阅读的人;因为文化程度较低,图书馆利用技能或信息技能不足,或受到经济社会环境限制不善于利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进行阅读的人;因为残障、疾患、体衰等原因无法方便地进入图书馆阅读普通书刊的人:因年龄太小或太老无法正常利用图书馆.无论从阅读意愿,还是利用图书馆的技能与方式等角度,少儿都是图书馆阅读推广的重点人群.面向少儿的阅读推广工作成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他文献
加强未成年人阅读推广工作,是构建与完善未成年人阅读常态化推广体系的有效途径。在组织开展各种阅读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让更多的未成年人对公共图书馆有充分的了解,同时可以让他们学会如何利用图书馆资源,从被动阅读逐渐转化为主动阅读,进而拥有使用文献信息的能力。在工作实践中,还应当进一步健全未成年人阅读推广体系、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充分调动其阅读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社会化发展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特色,也是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内在动力的重要途径.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图书馆应该成为弘扬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成为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社会职能,图书馆承担着构建社会文化的重任,为公共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图书馆应当具备文化展示、文化教育、文化交流、文化休闲等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公共图书馆和实体书店跨界合作的成功范例不在少数,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开端,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对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公共图书馆应转变观念,积极探索这种跨界合作的深层次发展,探索读者服务的新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更广泛的跨界合作。实践证明,加强图书馆与书店的合作发展是现代图书馆践行人文关怀的直接体现。身处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应努力拓宽思路,树立“读者至上”的服
评估定级是推进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只有准确理解评估定级标准,才能更好地做好评估定级工作;只有正确理解评估定级的意义,才能促使各项工作全面发展,这也是文化部开展评估定级工作的最终目的。
拜经楼是清代中期海宁地区著名藏书家吴骞的藏书处,与黄丕烈"士礼居"齐名,学界对于黄丕烈及其藏书关注甚高,而对吴骞的关注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拜经楼藏书概貌、善本流散等方面.通过研究吴骞的日记、拜经楼藏书目录、题跋和其他著作中关于拜经楼藏书的记载,或许会对拜经楼的书籍聚散情况有更深入的认识,也将借此进一步探索江浙地区以吴骞为代表的"书籍社会"和拜经楼藏书所承载的文献价值与士人的学术兴趣.
图书馆的文献服务工作已然迈上数字化的道路,公共图书馆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认真分析现状,提出可行性计划,通过完善自身条件、开发先进技术、借鉴优秀经验等多种手段来进一步推进数字化文献服务工作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广泛覆盖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公众的阅读习惯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不需要到图书馆就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获得所需的阅读信息.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面临着用户大量流失的挑战和困难.因此,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利用新的技术,发挥用户的主体作用,为公众创造更为便利的读书环境,真正落实“读者第一,服务至上”这一宗旨,是摆在新时期图书馆建设面前的一项重要任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方式与手段,公共图书馆通过各种阅读推广活动,使更多的公众利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阅读活动.当前随着新媒体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与普及,公众阅读环境与阅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公共图书馆传统的阅读推广活动难以激发公众的阅读兴趣,在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如何顺应时代发展,采取有效阅读推广策略,引导公众更好地利用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进行阅读,是当前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应当重视研究
社会合作是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方法.2008年,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七届四次理事会通过的《图书馆服务宣言》第七条写道:图书馆与一切关心图书馆事业的组织和个人真诚合作.图书馆欢迎社会各界通过资助、捐赠、媒体宣传、志愿者活动等各种方式,参与图书馆建设.起草者之一的范并思教授将此条解读为:图书馆不应该是封闭的实体,应该让外界通过资助、媒体宣传等各种各样的形式,参与到图书馆建设中,图书馆对此应该表
一直以来,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第三空间,在推动城市文化繁荣、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数字化时代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和无线网络的大规模覆盖,社会化网络环境已具有一定规模,市民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日趋多样化,移动图书馆服务应运而生,其方便快捷的服务模式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越来越受到图书馆用户的喜爱,同时用户的感受和需求又为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升提出了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