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国国家形象调查研究--以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华裔青年学生调查为例

来源 :华侨华人与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lanzh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自身的不断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在党的十九大之后,中国进入新时代,在经济和科技等各个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中国形象也在此背景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汉斯·摩根索(Hans J.Morgenthau)曾告诫:"在为生存和权力而进行的斗争中……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同我们的实际情形一样重要.正是在他人心境中的形象,而不是本来的样子,决定了在社会中的身份和地位,哪怕这种镜中之像是歪曲的反映."那么,中国形象当下在海外的真实情况如何?又如何来树立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以提升中国国家软实力?本文研究选题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华裔青年学生中国国家形象,一方面除了中国国家形象研究非常重要之外,另一方面还要认识到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华裔青年学生中国国家形象研究意义价值较高。本文选题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华裔青年学生中国形象调查研究,主要基于华裔青年研究价值、马来西亚战略研究价值和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华裔青年学生样本群体典型性三个因素考量。本文研究设置中国、马来西亚、美国、印度四个国家形象进行对比分析,以更好地定位中国国家形象,认识并把握中国国家形象的基本情况。而在对比四国国家形象的同时,还引发出相关的思考和借鉴问题,以更好的中国国家形象结构设计去树立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
其他文献
中国和朝鲜半岛经济往来甚久,但作为侨民来到韩国定居或谋生还是近代的事情.近代有记载的中国商人在韩国的贸易活动始于"壬午兵变",吴长庆带领中国军队驱逐日本,为了保障清军生活品供给,吴长庆所率部队里有40余名商人随军进入朝鲜半岛,这些人构成了近代中国人进入韩国的先遣.随着朝鲜半岛的开港并先后与美、英、德、法等国签订通商条约,韩国的大门被打开,作为上国的中国为保障在韩国的权益也与韩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加
越南自称"文献之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但在过去,这一切主要是指红河三角洲地区而言.因为越南自公元939年从中国获得独立之后,其在19世纪之前的全部历史基本可以用两个词概括:北拒和南进.北拒就是抗拒北方中国,以维护其独立和既有领土,主要是为了求生存;南进则是图发展.越南独立之初,其领土局限于红河三角洲附近区域.在其独立后不到50年就于公元982年发动对南部邻国占婆的进攻,此后花了7个世纪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倡议,是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项目,其中的"一路"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不仅自古以来就是沟通中西方经济贸易的桥梁,更是中西方文化交流合作的友谊之路.历史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就有派遣青年学子到中国留学的传统,为促进与中国的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合作交流起到了栋梁作用.进入新时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为
1950年代归国留美学人是一个跨越特殊历史阶段的特殊群体.这里使用的"1950年代"是学界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它实际上涵盖这个时期的国共冲突、政权交替、中美关系,以及"冷战"格局等诸多因素.恰恰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也由于历史积淀和档案资料的散失,使得学界对"归国留美学人群体"的研究显得复杂而散乱.本文所使用的"归国留美学人群体"是指于抗日战争后期赴美(大部分由国民政府选派)留学,学成后由于国际国内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创新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各种类型.其中,知识创新具有重要的地位,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资源创新、政策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及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生态保护的主要动力.创新的主体是人,创新质量的高低和数量的多寡依赖于从事创新活动的创新人才.在中国创新人才队伍中,留学归国人员是其中一支重
2016年7月14日,台湾"中研院"数位文化中心数位舆图网站新增128件大英图书馆所藏中文历史舆图(含中、英文内容),此次更新之内容仅有少部分已开放于大英图书馆网站,大部分皆为首次公开.其中有一幅清道光年间的厦门海防图,图长100cm、宽58cm,纸本彩绘,图题"厦门舆图",全图未标注图例及比例;方位标示于图沿四周,采北上、南下坐标.图中以厦门全岛为中心,周边岛屿如鼓浪屿、烈屿、大担岛、浯屿及各小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的一大倡议,不仅对中国自身实现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至关重要,而且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社会与经济发展也意义重大.华侨华人作为重要的资源,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也非常重视这种作用."一带一路"中的"一路"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当中,东南亚华侨华人的角色不容忽视.东南亚华侨华人的人口规模、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社会影响力使他们具备了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福建海岸线漫长,曲折的海岸线上港湾、岛屿众多,海域辽阔.自宋以后,福建人口迅速增长,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环境中,向内陆延伸困难,人稠地狭的矛盾使许多人无可耕之田,只能转向大海谋求发展.由于远离中原文化区,福建受中原风气影响相对较弱,再加上商人的势力和影响,商人的地位不仅未受到挑战,反而使中原那种贬抑商人的传统制度和观念受到强有力冲击.福建有句老话说:"福建人是门里一条虫,出去一条龙."言下之
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东盟国家时提出,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自此,"一带一路"倡议逐步走进世界视野.自这一倡议构想提出后,中国的学术界纷纷就它的思路、举措、意义及利用资源进行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和焦点.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推进,国内外专家如刘宏、曹云华、廖大珂、张赛群等人将华侨华人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就目前来说,学术界多对华侨华人、华人
马来西亚(下称大马)是一个特征鲜明的典型多元社会,由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及其他许多少数族群共同组成.马来人、华人与印度人被称作"三大种族",各自有不同的宗教、语言、文化、教育以至就业领域.大马曾经因为开放与包容的"协商民主"政策,不同族群长期和平相处,被称作和谐的"多元社会的典范".然而,另一面,大马又是一个高度族群取向的国家与社会,几乎所有的公共政策,均与族群息息相关.因此,不同群体缺乏普遍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