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8例脊柱裂患者临床分类与神经功能评分

来源 :第20届全国脊柱脊髓学术年会暨脊髓损伤康复专业委员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jiang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378例脊柱裂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临床分类及年龄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对378例脊柱裂患者通过MRI检查进行临床分类,对每位患者按脊柱裂神经量表(SpinaBifida Neurological Scale,SBN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分析不同年龄段及各临床类型中神经功能受损情况。 结果:年龄是影响脊柱裂神经功能损害的主要因素:与其它临床类型不同,罹患脊髓脊膜膨出的患儿在幼儿期即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 结论:SBNS反映出不同临床分类和不同年龄段中脊髓系病理状态的差异,显示了SBNS对脊梓裂患者临床神经功能评估中的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对脊髓损伤后肌肉痉挛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在脊髓损伤早期主要以预防痉挛为主,采取良性体位,尽量减少产生痉挛的不良刺激。对己发生痉挛的肢体,应先给予物理治疗,必要时辅助应用抗痉挛药物。手术治疗应十分慎重,只有严重的痉挛影响康复时才能考虑手术。
目的:观察胸腰椎矫形器对胸腰椎和脊髓损伤病人的康复作用。方法:对248例脊柱胸腰段椎体、脊髓损伤术后病人配戴矫形器。用石膏绷带在患者躯干需固定的相应节段取阴型,将取下的石膏阴型浇铸成与人躯干大小相同的模型,修成磨具备用,以确保矫形器与患者身体的吻合。用4mm厚聚乙烯塑料板加热软化敷在模具上,制作成前后两片、侧面铆钉带子连接的脊柱固定矫形器。将矫形器穿戴在患者的躯干部。矫形器通过收紧两侧带子,使矫形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治疗腰椎椎管内囊肿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组5例患者,经METRxTM system后路显微内窥镜系统行腰椎管内囊肿摘除治疗。回顾性分析临床结果。结果:JOA score术前平均17.0,术后平均27.4,得剑明显改善。平均手术时间80.O分(48~123分),失血46.2±14 ml,术后仅有轻微切口疼痛,所有的患者术后第一天下地行走。结论:通过5例使用METRxT
本文对显微内窥镜下治疗腰椎黄韧带内血肿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对于原因不明的顽固性下腰背部疼痛,或伴神经根性痛者,医学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术前诊断,多数需手术治疗,使用显微内窥镜系统摘除血肿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单侧入路椎管内保留椎间关节潜行硬膜及双侧神经根减压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8例腰椎椎管狭窄症病人使用METRXTM svstem行单侧入路椎管内保留椎间关节潜行硬膜及双侧神经根减压术。对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消炎镇药使用的次数、合并症及影像学术后的改变进行了探讨。疗效评定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腰椎疾病29分评分法(JOA评分)。结果:30例患者获得随访3~28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内窥镜(METRx)手术系统行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退变性腰椎不稳。方法:本组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32-69岁,平均47.9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扫描和MRI检查以判断椎间盘突出部位和程度,并行动态X光片检查以评估腰椎稳定性。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内窥镜手术系统行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经皮椎弓根螺
目的:研究弥散张量成像在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35例临床及影像学证实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髓常规MRI和弥散张量成像。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依据DwI检布结果决定手术节段,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标准对术前及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进行评定。结果:35例DWI检查显示脊髓异常信号,其中T2WI检查23例显示脊髓异常信号。术前T2WI检布刚性患者术后3月的JOA评分差值4.78±2.23
目的:研究DTI技术在急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疗效评价的应用。方法:11例临床及影像学证实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颈髓常规MRI和弥散张量成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评分标准(ASIA)对神经功能进行评定。结果:8例表现为髓内T2WI异常信号,治疗前后T1WI、T2WI信号无明显改变。11例患者均显示损伤部位的异常信号,治疗后感觉及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
目的:总结原发性骶骨肿瘤手术治疗的体会。方法:回顾分析自1993年9月至2004年12月手术治疗的骶骨肿瘤21例,肿瘤位于S3以上者9例;S3以下者12例。行全骶骨切除和次全骶骨切除9例,骶骨部分切除12例。并就其外科治疗的手术方法选择、并发症防治以及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问题的处理进行探讨。结果:全部手术无一例死于术中。术后近期并发症2例为切口皮缘坏死;3例皮下血肿:2例脑脊液漏。另外尚有2例局部浅
目的:回顾性分析脊柱结核再次手术的原因,并对个体化手术结果进行随访观察。方法:对二个中心24例再次手术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针对不同原因采用个体化手术方式:单纯病灶清除术14例,病灶清除、窦道切除术5例,一期病灶清除、清除、植骨融合内同定4例,二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前后路联合同定1例。术后加强抗结核药物治疗,定期观察血沉、平片、CT三维重建,评估结核活动、骨块融合情况。结果:再次手术原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