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源性角化囊肿中的活性转录因子4表达升高:低氧促进骨质吸收的新机制

来源 :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lingqiang62680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研究活性转录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ATF4)促进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s,OKC)骨吸收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研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TF4、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及骨吸收活动相关指标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CSF)、核因κ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for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在OKC 及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Pearsons 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评价各指标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免疫荧光分别检测组织标本中HIF-1α、M-CSF、RANKL 与ATF4 的共定位关系;蛋白免疫印迹试验检测低氧处理下的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HIOEC)中各指标的表达。研究结果:对比正常口腔黏膜,HIF-1α、M-CSF、RANKL 与ATF4 在OKC 衬里上皮中表达明显升高,且HIF-1α、M-CSF、RANKL 与ATF4 表达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体外实验中,低氧处理明显上调HIOEC 中HIF-1α、ATF4 的表达。研究结论:低氧应激通过增强OKC 衬里上皮细胞中ATF4 的表达,上调M-CSF、RANKL 的表达,促进骨吸收活动,进而加快OKC 的骨质破坏。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研究不同骨挤压手术设计对术后种植体稳定性以及边缘骨吸收的影响,明确骨挤压的手术设计对于术后骨改建的影响。研究方法:本实验建立小鼠牙槽窝愈合模型,使用不同的种植床预备方法:级差备洞(对照组)、骨挤压(实验组)并植入种植体,于术后(0、3、21d)处死小鼠,比较不同时间点种植体稳定性,并通过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探索其机制。研究结果:级差备洞法和骨挤压法均能提高种植体周围骨密度,二者在植入种植
研究目的:通过与Hartel 前入路行射频热凝术对比,观察CT 定位下经颌下入路穿刺卵圆孔行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第Ⅱ支病变的临床效果 研究方法:选取40例单纯三叉神经痛第Ⅱ支病变患者,随机平分为A、B 两组:A 组(N=20):采用经颌下-卵圆孔入路;B 组(N=20):采用Hartel 前入路.两组均在三维CT 定位下穿刺卵圆孔,定位成功后,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对比两种方法的手术过程,观察术
研究目的: Theanteriorcingulatecortex(ACC)playsakeyroleinregulatingmoodinanimals,especiallyanxiety,andisalsoabrainregionthatis indispensable to pain perception.Postoperative anxie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
研究目的:探讨鼻内镜取误入上颌窦断根的方法及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随机分组,A 组为10 例牙根误入上颌窦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取出,B 组为10 例上颌窦断根患者采用传统翻瓣去骨开窗法取出,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伤口愈合及重要解剖结构损伤情况。研究结果:A 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伤口愈合情况及重要解剖结构损伤情况均显著小于B 组。研究结论:功能性鼻内镜取上颌窦断根手术操作
研究目的:研究石辛含片在下颌第三阻生磨牙拔除术后伤口恢复中的疗效.研究方法:对拔除下颌第三磨牙患者随机分为 3 组(n = 50).石辛组患者术后含化石辛含片,0. 6 g/次,4 次/d; 头孢组患者术后口服头孢类抗生素,0. 5 g/次,2 次/d; 对照组患者术后不服用任何药物.观察周期 5 d,术后第 3 天和第 5 天复查.对术区症状分级计分.用SAS 9. 0 统计分析.研究结果:3
研究目的:探讨当归多糖(Angelica sinensis polysaccharide,ASP)对高糖状态下成骨作用的影响.研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并进行第三代BMSCs成骨-成脂分化诱导鉴定.实验分组:正常对照低糖组、高糖组、ASP-高糖组.CCK8 检测各组BMSCs 在上述培养基中的增殖活性;成骨分化诱导3
研究目的:应用数字化导板进行前牙区种植手术,探讨其在口腔种植中的优势和临床应用的精确度.研究方法:选择牙列缺损位于前牙区的患者,术前对患者进行CBCT 扫描、石膏印模光学扫描,将数据导入手术模拟设计系统,制作牙支持式的CAD/CAM 种植导板,3D 打印完成导板临床应用,种植术后再次通过CBCT 扫描,与预期种植位置进行比较,测定种植体顶部中点、底部中点的位置偏差和角度偏差,比较种植体实际位置与术
研究目的:测量上颌窦根治术后窦腔内新骨形成高度及健患侧骨腔体积,探讨上颌窦根治术后新骨形成部位及骨量,并探讨其对种植的意义.研究方法:对2010 年2 月-2018 年2 月于我院行上颌窦根治术的21 例患者进行随访并摄CBCT,使用Mimics15.0 及SPSS22.0 测量统计术后患侧(V1)、健侧(V2)上颌窦骨腔体积及其差值(△V),术后患侧(B1)、健侧(B2)骨高度及其差值(△B)的
研究目的:通过影像学及组织学观察低强度脉冲超声对Ⅱ 型糖尿病大鼠拔牙创愈合状况的影响,从而初步评估低强度脉冲超声对拔牙创愈合的作用.研究方法:Ⅱ 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A 组(低强度脉冲超声组)、B组(拔牙创自行愈合组),另外设C 组(正常大鼠对照组).A 组、B 组和C 组大鼠均在1%戊巴比妥麻醉下拔除左下颌第一磨牙.A 组大鼠拔牙后使用低强度脉冲超声对拔牙创进行治疗实验,
研究目的:研究BLM 在抑制牙齿萌出方面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研究方法:将27 只一周龄Wistar 雄鼠随机分为三组,左侧下颌第一磨牙牙囊内注射不同浓度的BLM,右侧相同位置注射100 ulPBS 作为对照.分别于给药后7、14 及21 天安乐处死3 只,记录体重,收集重要脏器行HE 染色.解剖下颌骨行X 线检查,并脱钙后制作石蜡切片,行MASSON 染色及免疫组化实验.同时,借助人原代牙囊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