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研究

来源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0科学技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yunmt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染废水是一种难处理的工业废水,具有组成复杂、有机物含量高、可生化性差等特点.本文探讨了水力停留时间、pH、有机负荷对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生物接触氧化去除效果随水力停留时间、废水pH和有机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对于本研究的印染废水,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16h,COD、氨氮、总氮、色度去除率分别为79.1%、54%、68.3%、87.5%.生物接触氧化法对水质变化耐受程度较好,保持出水稳定的有机负荷为1.7kgCOD/(m3·d)以下.原水pH为7时,COD、氨氮、总氮、色度去除率最高,分别为77.8%、54.5%、68.4%、85.7%.
其他文献
滨海湿地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环境稳定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也是土地密集开发的对象.本研究应用遥感数据和GIS技术对鸭绿江口1978年、1989年、2005年三个时期滨海湿地景观特征及景观破碎化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建设及滨海滩涂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壮大,滨海湿地空间格局破碎化程度进一步加大,破碎化程度较高,对研究区滨海湿地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合理调控人类干扰活动是改善鸭绿江口滨海湿地环境
肺炎疫情防控生态环境应急监测利用“真、准、全”的统一监测数据及监测结果给公众提供了一份环境安全定心丸.本文首先对肺炎疫情防控生态环境应急监测方案及工作内容进行介绍,随后简要描述应急监测分级响应机制及其他参与机构,总结应急监测特点,概括生态环境部公开的应急监测结果以及科研团队对武汉的探索性深入监测结果,最后就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软硬件能力的进一步加强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期待生态环境监测能够更好的服务于“
机动车尾气排放遥感监测和黑烟车中子抓拍等远程实时监控系统,是一种科学、高效、便捷而又便于操作的新型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为城市移动源污染监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实用高效的监测技术保障和充足有效的监测数据支撑,是快速对机动车排气状况进行监测摸底、出台并采取相关污染防治措施行之有效的最佳手段.本文对机动车尾气排放黑烟遥感监测数据的分析应用情况,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行探讨,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提供科学的
近年来,随着“中央环保督察”和“清废行动”的不断深入,我国各地均出现钢渣非正规堆填的现场,为进一步开展钢渣堆填场地的环境污染状况调查及综合整治,须全面查明堆填钢渣的分布范围及特征.本文根据钢渣与原土层明显的电性特征差异,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某堆填场地内的钢渣分布进行探测研究,结果表明钢渣埋深约为4米,整体上厚度分布较为均匀.钻孔探测验证结果显示,钢渣埋深及分布与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结果相一致,证明高
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四乙基铅的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顶空加热温度为60℃、加热10min、振荡速度为20mm/s的条件下测定水中的四乙基铅,标准曲线在0~1.5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1μg/L,纯水加标回收率为82.6%~108%,相对标准偏差为10.2%,地表水加标回收率为95.2%~113%.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节省溶剂、数据准确,适于水中四乙基铅的测定.
首先,论文对环境监测人员职业化评价必要性、重要性进行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环境监测人员职业化的内涵进行初步界定;其次,遵循职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结合职业化评价体系相关研究,按照模糊层次分析模型,提出环境监测人员职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再次,根据专家意见,初步构建各指标的模糊一致判断矩阵;进而,利用Matlab7.10.0(R2010a)软件进行编程,对环境监测人员职业化评价体系的各级指标进
绿地群落结构变化与人居健康的研究中缺乏基于区域绿地及流行传染病数据源的深层次模型分析,蚊密度和绿地生态功能分析的基础上,综述绿地景观群落结构与蚊媒传播疾病发病率的空间模型.总结概述了统计数据分析类,区域的监测数据的描述性分析,蚊虫的组成、种类与数量、蚊虫与绿地数据集成、变换、通过栖息地的体现,GI和蚊虫密度的空间斑块格局图类,借助GIS与监测数据集对现有数据进行空间格局展示、生态位等相关概念与数据
这些年,随着中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为应对中国日渐严重的水资源污染情况,中国越来越重视环保建设工作,并开始运用大量的技术手段来加强这方面的发展.而此背景下,现在环境工程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很多环境技术也在不断问世,其中水处理当中,现在人们最为重视的就是超滤膜技术.这超滤膜技术具有很好的水过滤效果,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以此技术的特点以及使用策略等方面为出发点,具体讨论它
木质素是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生物质资源,是造纸工业的副产品,据统计,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木质素约有1.5-1.8亿吨,但其中只有不到2%被利用,大多数被燃烧或被随意排放,造成环境污染.木质素磺酸盐作为亚硫酸盐制浆的产物,具有多种丰富的功能性基团,可用于功能性材料的制备,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领域.本研究利用马来酸酐、聚乙烯亚胺对木质素磺酸钠进行酯化胺化改性,提高其反应活性,同时,引入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得到
工业园区在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产生了较大的水污染超标隐患.本文从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入手,结合特定工业园区与综合类工业园区的特征,对现有工业园区废水处理模式进行分析讨论.针对目前园区废水处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