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缝高压裂技术在青海油田的应用

来源 :第四届全国低渗透油气藏压裂酸化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iakou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海油田地处柴达木盆地西部,低渗难采石油地质储量超过2.7×108t,主要集中在尕斯E31、南翼山浅层、七个泉、乌南等油藏.由于盆地沉积时间晚、沉积环境变化较大,储层普遍具有泥质含量高、储层薄、油气水层间互、储隔层地应力差小等特点.针对常规压裂裂缝高度过度延伸、措施成功率低、储层有效支撑效率低、措施后暴性水乃至施工失败等问题,进行了储隔层地应力剖面回归、裂缝延伸敏感性参数分析、人工转向地应力场有限元数值模拟、控缝高工艺方案优选、三维压裂优化设计以及现场施工技术研究,形成了一套适应于青海薄互层特点的控缝高压裂工艺技术,为众多低渗透、薄互层储量的有效动用和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气田登娄库组致密砂岩气藏具有埋藏深、岩性致密、物性差、地应力高的储层特点,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非常规气藏.实践证明采用水平井开发和常规的直井压裂开发难以实现稳产的目的,为实现登娄库组气藏的经济高效开发,CSDP2井开展了水平井多段压裂开发现场实践,最大限度增加水平井筒与气藏接触面积,提高储层动用程度.本文阐述了CSDP2井通过开展水平井完井和分段压裂一体化工艺技术研究,结合油藏地质特
本文阐述了吉林油田伊通地堑岔路河断陷基岩潜山气藏的重点探井昌37井,该井采用裸眼方式完井,由于在钻井过程中多次发生溢流现象,加重钻井液密度,影响了储层产能的发挥.因此,针对昌37井复杂井况和储层埋藏深、温度高、天然裂缝发育、岩性复杂的地质特点及压裂技术难点,利用地应力剖面预测技术进行地质分层,并采用压前裂缝诊断、前置液阶段预处理、低摩阻压裂液体系等多项压裂技术在裸眼段基岩进行大规模压裂改造,并获得
本文介绍了水平井老井在措施增产方面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实例分析.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限流法压裂后的老井,产能下降快,对于这样的井,本文中以双92-平48井为例,详细介绍利用机械分段压裂工艺进行重复压裂的工作:设计时,根据这口井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多层重复压裂设计;压裂时,采用压前酸化处理解决了原限流压裂层段压不开的问题.压后产量递减较缓,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二是大段射孔完井的老井,这
针对目前国内外低渗透油田水平井压裂改造工艺复杂、工艺可靠性差的现状,研究开发了具有全过程液压动作的分层压裂工具总成、安全接头、解卡器和井口投塞器等配套工具,组合形成了水平井滑套分压工艺管柱和事故解卡打捞配套工艺管柱.该工艺管柱具有井下工具少,全过程液压动作、不卸压投球棒等特点,该工艺能够不动管柱一次性完成水平井两段或者三段的分段压裂,亦可实现水平井老井的选层压裂.经现场试验及应用,该工艺管柱性能可
水平井目前已成为老油田提高采收率和开发效益的重要途径,其技术已在国内大庆、辽河、长庆等油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低渗、低产油藏的水平井,必须经过压裂改造才能获得理想的产能,而水平井水平段压裂与直井压裂改造的工作重点有所不同,为此,本文对老君庙油田的砂塞预堵压裂技术和塑料球选择性压裂技术的工艺原理与实现途径进行了论述,并对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提出塑料球选择性压裂可压开多条缝,更大限度的提高油层动用程
海南福山凹陷部分油气井自然产能低或没有自然产能,曾经于2003年、2006年和2009年进行过水力压裂改造尝试,但压裂施工成功率较低,增产效果不明显.为提高单井产能和储量动用程度,对福山凹陷高温凝析气井进行了水力压裂改造技术研究.针对该地区薄互层明显、距离断层和水层近等特点,形成了"变排量+人工隔层"控缝高、"前置液投球分层+变排量控缝高"和"探断层压裂"等组合工艺技术方法,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对于低孔、低渗/特低渗砂岩油气藏压裂而言,仅靠单一的压裂主缝,不管缝有多长、导流能力有多高,由于储层基质向裂缝供油气能力较差,很难取得预期的增产效果,即使初产较高,有效期也难以长期维持.因此,必须突破传统观点的束缚,本文提出了适合低孔、低渗、不含天然裂缝储层的"缝网压裂"技术,其核心思想是利用储层两个水平主应力差值与裂缝延伸净压力的关系,力求实现远井地带而不仅仅局限于近井筒区域的"缝网"效果,增加
为进行有效勘探试油以及极大提高单井产能,需要对库车前陆冲断带裂缝性气藏进行水力压裂改造.针对该地区施工压力高、天然裂缝发育易砂堵等特点,形成了一套以高密度压裂液、高压车组及大管径管柱配套、高黏压裂液、小粒径支撑剂及段塞砂技术的水力压裂配套技术.该套技术在库车前陆盆地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增产效果,使得众多无法施工井实现施工,成为该区勘探发现的技术保障,并为其规模效益开发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该
二连盆地储层渗透率一般在1×10-3μm2,有的甚至只有0.1×10-3 μm2.孔隙度平均10%,岩心实验表明80%吼道在0.1μm,黏土含量在10%~20%,且主要以蒙皂石为主,黏土膨胀性大,储层低孔、低渗特征明显,80%探井需压裂改造来认识储层.以往国内外研究表明针对该类储层低伤害的压裂技术成为该类储层改造的关键.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逐步形成了新型的综合低伤害压裂技术,具体表现在液体材料上
S628块为变质花岗岩储层,埋深大,施工压力高,天然裂缝发育,加砂异常困难.通过压前储层综合评价、压后产量综合影响因素分析、压裂液优选、压裂设计参数优化等方面的研究,确定了区块整体压裂的实施方案,压后效果显著,为区块开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