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综述

来源 :第二届学前教育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综述在借鉴已有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从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结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影响幼儿教师发展因素以及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研究不断丰富,不仅包括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包括教师的地位、发展动机、自我发展意识等.专业发展阶段大体从教师关注阶段、教师生涯发展阶段、教师专业社会化发展阶段、教师生理发展阶段等角度进行研究.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主要通过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师资培训、终身学习等方式来提升专业素质.影响教师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因素、群体因素及社会因素.教师专业发展策略较多,主要集中在园本教研、专题研究、搭建成长平台等.另外还有学者提出要将专题培训与现场研修相结合.而如何在幼儿园中实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证研究较少.
其他文献
幼儿所处的环境、机构等共同构成了影响幼儿行为的"生态".考察幼儿行为需考虑多重生态,即不同的环境是如何相互作用和影响个体行为的.攻击行为是中班幼儿常见问题行为之一,主要表现为身体侵犯、言语攻击和关系欺侮.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幼儿教育者对幼儿攻击行为的干预,应当集中于中心儿童的中心问题行为,寻求生态中各层次要素的有效协同.
表演游戏是幼儿园游戏的一种基本形式,能促进幼儿语言、思维、社会性和情感的全面发展.小班幼儿乐于参加表演游戏,具有一定的兴趣性和创造性,在表演游戏中也呈现出缺乏目的性、合作性和连贯性等特点.根据小班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教师应为幼儿选择情节简单、对话少、动作重复的文学作品,为幼儿提供形象逼真的材料和玩具,帮助小班幼儿理解文学作品,进行示范表演,加强角色意识和合作意识来引导表演游戏的顺利开展,提高游戏的
本文通过对一位新入职幼儿园男教师的个案叙事研究,深入剖析T老师职业认同感的情况,从T老师职业适应和专业发展的关键事、职业情感、人际支持、职业前景与未来规划这几个方面的具体事件来作具体分析与解读,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从社会、个人等多重角度来剖析成因,提出了五条促进新入职幼儿园男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建议.
"互联网+"背景下的幼儿教育变革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微课作为一种较成熟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幼儿园具有很大的运用价值.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将具有特色的微课引入幼儿教育活动中,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减轻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促进家校互动,满足幼儿家长参与教学活动的需求.据已有研究显示,让微课走进幼儿园是教育部门、幼儿、教师、家长等多方参与者的共同需求.
基于儿童视角培养幼儿良好的"喝水"习惯,能够顺应幼儿健康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小班幼儿"喝水"习惯养成现状的调查,笔者发现小班幼儿存在一日喝水量不足、缺乏喝水主动性、对喝水好处的认知程度偏低的问题,并分析了影响小班幼儿"喝水"习惯养成的原因,包括幼儿身心发展的双重因素、教师成人视角的教育因素、家庭过于溺爱的教养因素.针对其影响因素,笔者提出通过促进幼儿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创设儿童视角的"喝水"环境、开
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影响着幼儿的科学启蒙以及终身发展.本研究以洛阳市部分农村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对科学素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当前农村幼儿教师整体呈现出科学素养水平偏低、科学知识面狭窄、缺乏热爱科学与探索精神等一系列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此提出切实的建议:改革幼儿师范学校的自然科学课程;利用当地科技资源丰富教师的科学知识;加大对幼儿教师科学素养职后培训的力度;加强对当地的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幼儿生活、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在家庭中实施社会性教育,是培养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重要途径.我国近代生活化的课程模式均提到了"社会性"的发展目标,父母应发挥榜样作用,重视家庭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以日常生活为基础,教会孩子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照顾他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但在饮食方面却出现了很多问题,挑食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尤其对正处于身体快速发展时期的幼儿来说,挑食行为十分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笔者从幼儿自身、幼儿园、家庭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幼儿挑食行为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幼儿挑食行为的策略.
幼儿的饮食是幼儿园健康领域的重要方面.目前关于我国幼儿的饮食已有较多的研究,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小班幼儿的饮食偏好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小班幼儿早餐时多偏好吃蛋糕、午餐与晚餐时多偏好吃面食,水果并未呈现明显的偏好.本文基于结果进行了原因探讨,提出了一定的建议,以期对幼儿园的膳食管理有所启发.
有益健康模型的提出在健康心理研究领域引起了革命性的变化.近年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心理一致感与健康关系紧密,这体现出心理一致感的重要性,但是对青少年的心理一致感的研究还比较缺乏,认识也不够全面和深入.本研究系统梳理了有关青少年的心理一致感的文献,介绍了相关测试量表,整合了人口统计学背景和青少年主要的成长环境(家庭、学校、同辈群体、邻居)对心理一致感的影响的研究结论,希望能为未来青少年心理一致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