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工业氨氮废水处理技术探讨

来源 :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hu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稀土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蒸发浓缩法、折点氯化法、氨吹脱法、化学沉淀法、膜法等。其中一些方法适用于高浓度的氨氮废水处理,一些方法适用予低浓度氨氮废水的后续处理以达到废水回用目的。为了弥补单一处理方法的局限性,一些研究还探索了混合处理方法的可行性,将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方法与低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方法联用,既包含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后续补充处理,同时也包括了低浓度氨氮废水的预处理。稀土氨氮废水的处理应尽可能朝着资源回收的角度出发,对无法资源化回收利用的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尽可能达到技术便捷稳定、经济可行、环境友好三者统一。通过研究不同稀土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根据具体的废水水质、运行条件等,选取适宜有效的处理方法是维持稀土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其他文献
本次调研为期一年(2014.12—2015.12),取水点覆盖广东省某大城市各区,共92个采样点。调研结果表明,该市管网出水中消毒副产物存在明显季节变化规律。其存在水平在春季(3~5月)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秋季次之,而冬季则存在水平较低。春季较高的消毒副产物水平可能与春季较高的管网出水溶解性有机碳(TOC)水平有关,春季出水平均TOC最高,达到1.7mg/L,其余季节出水TOC平均水平均低于1mg/
KMnO4在氧化降解有机物过程中不会产生有毒、有害卤代副产物,其最终还原产物为不溶性环境友好的MnO2,易从溶液中分离,且MnO2还可以通过吸附、氧化、助凝等作用与KMnO4协同除污染.但与其他氧化方法相比,KMnO4对有机微污染物的氧化速率较慢,且在浓度高时会引起色度.因此要提高KMnO4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实用性,必须对KMnO4氧化过程进行催化.前期研究发现,pH≤7.0腐殖酸对KMnO4氧化酚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排水系统在处理城市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污水在输送过程中,污染物会发生转化,并生成新的物质.其中,在硫酸盐还原细菌(SRB)作用下生成的H2S气体便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物质.由于我国废水排放标准的严格实施,我国许多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采用铁盐进行除磷。铁盐的铁离子与磷酸根反应生成难溶解性盐以及多核羟基络合物,再通过电中和与絮凝后的絮体卷扫与吸附
为了研究实际应用中地下土壤渗滤系统对于磷的去除效果,选取抚仙湖北岸马料河小流域内赵庄、许士营、吉里村和马房村的四个地下土壤渗滤系统为研究对象,对于其去除磷的效果进行评价。该工艺基本型式为上部种植植物,中部分层铺设好氧层,复氧层和厌氧层。将开孔的布水管插入到好氧层中,布水管上部连接通气管。底部设置集水管,集水管连接通气管。集水管收集并排放处理后的废水。结果显示:赵庄、许士营、吉里村和马房村的四个地下
染料广泛的应用于纺织、印染、化妆品、食品以及医药等行业.多数染料及染料中间体都具有致癌、致畸及致突变效应,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危害非常之大,有些染料品种甚至已经被列为致癌性的优先化学物质之一.染料用途不同,其废水性质也各不相同,一般可简单的分为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而且,废水中往往不仅只含有一种染料,而是多种染料的混合体,致使染料废水难以找到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纳米纤维具有独特和新颖的物理及化学特性
砷(As)是一种类金属元素,但因其行为与来源都与重金属相似,常被列为重金属来研究.水体砷污染的治理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其中化学吸附剂吸附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水中除砷方法.层状金属氢氧化物(LDH)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种带正电荷层的无机材料,可用作催化剂、催化剂载体、药物和基因的携带者及缓释控制系统等领域.在水处理中,LDH因其原材料丰富而廉价、合成方法简便易行、结构特殊、有优良的吸附能力
本研究工作通过溶剂热法无模板一步合成出g-C3N4空心球,在可见光照射下,对有机染料罗丹明B(RhB)具有很好的光催化降解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无模板溶剂热法可成功制备g-C3N4空心球。聚合温度对样品的结构、光学和光催化特性有很大的影响。同时,此方法在较低温度下制备的空心球材料的光催化活性高于传统热分解法(550℃)制备的氮化碳。
光催化废水燃料电池(PFC)技术是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绿色且无二次污染的高级氧化技术之一.该技术的核心为光催化电极,基于能级匹配的钒酸铋(BiVO4)和三氧化钨(WO3)复合半导体薄膜电极由于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吸收性能,可以有效地提高光生电荷的分离效率而成为近期的一个热点光阳极复合材料.然而,目前对于修饰BiVO4修饰WO3的研究鲜见报道.本文采用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法与化学浴法制备的W03纳米片薄膜(n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药的生产量、使用量均居世界前列,农药使用导致的环境问题已经十分突出,其中阿特拉津(Atrizine,2-氯-4-乙胺基-6-异丙胺基-1,3,5-三嗪)作为抑制农田杂草生长的一种三嗪类的除草剂,喷洒后大部分直接进入土壤,通过淋溶作用,进入深层土壤或地下水,或是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成为环境污染物.我国黄淮海流域内阿特拉津的浓度远远超过了地表水检出限标准,最高达到75μg/L.
阿特拉津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除草剂.由于其长期施用,致使其在土壤中残留较高,随着降雨和下渗造成地表和地下水质污染.许多研究表明阿特拉津在自然界具有高水溶性、低蒸汽压、水解慢的特点;同时,水中的阿特拉津很难被微生物分解,世界各国的多处水体中都有阿特拉津检出,已成为潜在的环境危害.此外,美国环境署还将阿特拉津列为致癌和内分泌干扰物.因此,水体的阿特拉津污染逐渐被公众和相关研究机构所关注.据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