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育肥猪呼吸系统疾病多发原因及防治

来源 :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2017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xiangren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利用课余时间下乡去各大小型区域学习交流,期间发现其中育肥猪呼吸系统疾病比较严重,猪患病时大多数呈犬坐式,剧烈咳嗽和喘气严重.严重影响养殖场的经济效益.鉴于此本文介绍了育肥猪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其他文献
大肠杆菌是重要的人和动物共患病原菌,在一定条件下可感染宿主引起严重腹泻和败血症.目前,碳青霉烯类和多粘菌素类抗生素是临床上治疗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最后的防线.NDM是最近发现的一种质粒介导碳青霉烯酶,Yong D.等2009年首次在中国报道碳青霉烯耐药基因blaNDM,目前碳青霉烯耐药基因blaNDM已呈全球分布.自Liu等(2016)首次在中国人和动物大肠杆菌中发现质粒携带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
potD基因编码的蛋白作为转运体蛋白,负责多胺的结合和转运,为细胞的正常生长提供必需因子,已在多种病原菌中鉴定为毒力相关因子,但在副猪嗜血杆菌中的作用还不清楚.利用自然转化法构建potD缺失株SC1401ΔpotD::kan,再比较亲本株和缺失株的生长特性、自凝集活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抗血清杀菌能力以及对小鼠的致病力.结果显示potD基因的缺失不影响副猪嗜血杆菌的生长、自凝集活性和生物被膜形成能
为了给四川地区养猪场预防治疗副猪嗜血杆菌提供合理的用药方案,也为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机制研究奠定一定基础,本试验于2014年到2016年,在四川省18个地区的养猪场分离并鉴定到97株HPS,并采用纸片法和分子鉴定方法,对这些分离株的5种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情况以及5种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携带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分离株中耐药菌株比例达86.6%(84/97);分离株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青
本研究首先将SCYA201201株(F122代次)脑内接种小鼠,评估该毒株对小鼠的致病性;然后通过腹腔接种小鼠,分别在接种后6h、12h、18h和24h观察小鼠脑部病理变化,同时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血液、脑组织E基因拷贝数,探究该毒株突破小鼠血脑屏障的能力,从而评估SCYA201201株(F122代次)作为弱毒活疫苗的潜力.结果显示,SCYA201201株(F122代次)高度弱化,对乳鼠的
为研究两种不同的标记方法对杂交效率的影响,将含NDV的F和HN基因、IBV的M和N、IL-TV的TK和gB基因的重组质粒作为靶基因,采用cy3直接标记和间接掺入标记进行PCR扩增,将荧光标记的样品与芯片杂交,收集扫描后的输出图像和荧光强度信号值,分析两种标记方法对芯片杂交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引物标记方法与间接掺入标记方法相比,所获得NDV、IBV、ILTV芯片的扫描数据分析,图像的直观判断,前者方
目的:评估基因Ⅰ型猪乙型脑炎病毒弱毒株(SCYA201201株)作为候选疫苗诱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的能力.方法:将基因Ⅰ型猪乙型脑炎弱毒株(SCYA201201株)腹腔免疫小鼠后使用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早期的INF-γ水平,之后测定INF-γ在小鼠体内的持续时间.结果:结果显示:猪乙型脑炎SCYA201201弱毒株(F122代次)免疫小鼠后,血清中的INF-γ在免疫6h后就可上升到一个较高水平,
为提高放养地方黑猪寄生虫病防治效果,采用猪粪便中虫卵计数、刮屑镜检方法对四川省9个区县13个种养结合模式放牧地方黑猪场的粪便和发酵处理肥料中寄生虫虫卵或卵囊进行了检测和体表寄生虫检查,同时,采用现场观察和问卷方式调查寄生虫病流行因素.结果表明四川放牧地方黑猪的寄生虫种类主要有蛔虫、毛首线虫、其他线虫、球虫和疥螨;放牧黑猪的寄生虫病感染率和感染程度与驱虫药物的使用和活动场粪污清理频率有关.
本研究同时采用常规PCR和不对称PCR分别进行靶基因的生物素标记,应用于金标银染可视化芯片,分析其对猪腹泻病毒可视化芯片杂交效率的影响.选取PEDV的S和M基因,TGEV的N和S基因,GAR的VP7和NSP4基因设计引物.根据目的基因片段设计探针,在其5端修饰15个T碱基后利用芯片点样仪喷制芯片.应用常规PCR和不对称PCR两种标记方法,进行生物素掺入标记,在相同条件下与芯片进行杂交.利用生物素-
采用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技术(Cross priming amplification,CPA)原理,根据PCV2的Cap基因设计一组交叉扩增引物,用构建的Cap基因重组质粒作为标准DNA模板,对反应体系的引物浓度、Betaine、MgSO4、dNTP、Bst酶、反应温度和时间进行优化,并结合核酸试纸条技术,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现场可视化检测PCV2的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检测方法(PCV2-CPA).
交叉引物扩增技术(CPA),是一种新型的利用恒温扩增进行基因检测的分子诊断技术.本研究确立了一种检测猪瘟病毒的CPA方法,并与常规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在灵敏性和特异性方面做对较,结果表明该CPA方法特异性好,较常规RT-PCR灵敏性稍好,检测限为2.317×101copies/uL,操作简便,可用于临床现场的猪瘟病毒特异性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