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力型、压力型预应力锚索受力分析及工程应用

来源 :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h5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拉力型、压力型预应力锚索结构特征,本文将拉力型预应力锚索抽象为在假想滑动面处受一个集中力P,将压力型预应力锚索抽象为在锚索孔底处受一个集中力P.工程中一般假想滑动面或锚索孔底距岩土体表面较远.基于以上假定和工程条件把预应力锚索归结到空间体内一点受集中力Kelvin问题.文中引用Kelvin应力解求得了拉力型预应力锚索钢绞线侧壁、锚索孔壁剪应力τ沿轴向分布,求得了压力型预应力锚索孔壁剪应力τ及正应力σ沿轴向分布. 根据本文结果:建议岩体中拉力型预应力锚索设计时应以钢绞线与注浆体之间粘结强度作为设计依据.建议岩体中压力型预应力锚索在受力端增加一段钢管改进成压力局部分散型预应力锚索.建议土体中压力型预应力锚索采取孔底扩孔改进成扩大头式压力型预应力锚索.
其他文献
锦屏一级水电站各水工建筑物岩体在开挖过程中将形成一系列高边坡,自然边坡达到1000 m,开挖边坡的高度达到了300~500 m,边坡问题十分突出.本文针对左岸边坡由于深部裂缝,断层f42-9,f5(f8),煌斑岩脉组成巨大变形拉裂体岩体导致边坡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精细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首先分析了边坡分层开挖过程中的应力场与变形场,并分别采用传统的安全系数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
地质动力区划以板块理论为基础,从区域地质构造研究入手,进行活动断裂划分与评估、并结合地应力测量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实验室试验、GIS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对矿井开采所引起的矿井动力现象做出预测,为安全生产提供地质保障.该方法工程投入少,简便易行,拓宽了矿井动力现象的预测途径,推广应用前景广阔.文中介绍了地质动力区划方法及其在淮南矿区煤与瓦斯突出预测中的应用.
中国高放废物的最终处置方案是深地质处置,花岗岩为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的候选围岩,甘肃北山地区已被初步选定为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场址的重点预选区.本文通过一系列室内蠕变实验,研究了在不同温度(室温,50℃,90℃)条件下,北山深部花岗岩在不同恒定应力水平下的变形特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花岗岩的弹性模量逐渐降低;在室温与50℃时,温度对花岗岩的长期性能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当温度升高到90℃,岩石
随着我国水电资源的大力开发,高坝建设日益增多,面对这些大规模的建设,坝工岩石力学的关键问题一非线性涉及理论与方法日益受到挑战,设计工作中应针对工程的实际问题,引入大规模的非线性设计理论,本文在如下的问题上做了阐述:高坝上游坝踵拉应力的开裂;高坝下游面三维开裂;大坝及基础整体稳定问题;节理岩体的强度参数分析.本文结合这些问题,说明了非线性分析的可靠性.
深井软岩巷道底鼓是常见的变形和破坏形式,如何有效、经济的控制底鼓是深部开采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研究了国内外控制底鼓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某矿-850水平水泵房底鼓严重破坏的原因,提出采用预应力锚索反底拱联合支护的方法控制巷道底鼓.并且应用三维数值计算分析了预应力锚索反底拱联合支护水泵房的力学效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应用预应力锚索反底拱联合支护能有效的控制深井软岩巷道的底鼓.
积石峡水电站工程中孔泄洪洞与导流洞交叉段形成了跨度为25m,高度为22m的类似城门洞形的大断面洞室,该洞段围岩成层状分布,且有一软弱夹层穿过拱顶,对洞室稳定极为不利.本文针对这一工程问题,应用从奥地利引进的大型岩土工程数值仿真分析软件FINAL,探讨了5种开挖方案围岩的稳定性与支护结构的安全性,对施工期的开挖方案和支护方案进行了优化,对于其它类似工程,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本文针对某磷矿的生产实际情况,调查了采空区顶底板及矿柱的变形及破坏情况,分析计算了空区中矿柱的安全稳定性,采用离散单元法DEM(Discrete Element Method),分析计算了采空区围岩的应力场及变形场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回采过程中,顶板和底板将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冒落和隆起,空区顶板变形随时间有增大的趋势,垂直位移最大值出现在采区中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空区下回采底板及不同矿层联合回采的
在滑坡体稳定性分析中,常用安全系数Fs来度量边坡的稳定性.这种安全系数法是一种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定值法,它未考虑滑坡体土体参数的随机性.由于这种随机性妨碍了滑坡体稳定性计算的精确程度,造成某些计算是稳定的滑坡体,却发生了不稳定的现象.而采用可靠度理论,将滑带内土体参数看作随机变量,进行滑坡体的稳定分析是十分适宜的.本文基于Rosenbleuth法来计算滑坡体稳定可靠度指标的分析方法,并以云岭隧道进
本文以岩石材料的CT图像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CT图像分析方法.利用数字图像增强技术实现了CT图像的伪彩色增强并根据数字图像灰度直方图技术分析了岩石损伤演化规律,不仅从视觉上可直观地观察到岩石的损伤演变情况而且可准确、定量地分析损伤演变过程.根据数字图像分割技术将CT图像分为岩石区和损伤区(包括孔隙、微裂纹和人眼很难观察到的微损伤),获得CT图像的真实细观结构.结合损伤力学的思想,定义了以像素点个
本文为了分析夹层对岩盐储气库造腔的影响,根据小挠度的薄板弯曲理论,建立了岩盐储气库中夹层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给出了溶腔内夹层由于自身载荷所引起的应力分布规律.通过实例数值模拟计算,给出了夹层的强度较核和断裂极限长度的求解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岩盐储气库溶腔内夹层的应力变化随夹层的厚度、长度变化而表现为规律性的变化.夹层影响岩盐储气库的建腔周期和溶腔形状,岩盐储气库建设应尽可能选择在夹层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