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害概念之法解释学理解与适用

来源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y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损害是侵权法上的基本概念之一,《侵权责任法》生效以后,对该概念的合理解释有利于对立法精 神的把握和司法实践的运用。现行立法中“损害”的概念首先需要从文义上进行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立 法目的以及整个立法体系,来准确理解。为了防止损害的泛滥化,衡平行为自由与受害人利益,在损害 对象以及损害赔偿的范围上需要进行限缩解释。损害概念在对于司法运用过程中,法官侵权“损害”的认 定以及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利益能否纳入侵权损害的范畴,具有重大意义。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环境风险与之相随也呈现出高发的态势。对于突发环境 事件,事前预防比事后处置的成本要小得多,因此,应从规划预防、突发环境事件日常物资储备、突发 环境事件处置队伍组建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机制,以有效预防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加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建设。
我国是灾害长发国家,灾害的发生给我国国民经济和生活质量均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 把防灾减灾纳入法制化轨道,怎样发挥立法规制的有效性与功用便成了目前着重研究的问题。本文中, 笔者基于对目前我国关于防灾减灾方工作式的认识,从灾害防减工作自身需求角度与社会权益的合理化 分配角度分析了加快防灾减灾立法工作的必要性,并针对目前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如何构建防灾减灾法制 化的立法思想,进而引发更多学人对此问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强,自 然灾害给人民的人身和财产造成的损失还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泥石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 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 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2010年8月8日甘肃舟曲县发生泥石流灾害最高可达80%左右,因此比 洪水更具有破坏力。我国政府虽
环境人权的伦理拘束性是环境人权应当具备的基本特征,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环境人权 的伦理拘束性,是指基于人与环境互动的伦理所固有的内在价值,强调权利内容的有限性和行使权利的 约束性并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取向的,决定了环境人权的拘束性特征。环境人权的伦理拘束性使 环境人权区别其他权利,在内容上和行使过程中设置具体的可操作的义务,对环境立法具有指导意义。
拥有一套坚实、可信和透明的监测系统来跟踪各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和减排行动,是国际体系 有效应对全球变暖的关键基石,同时也是一国进行碳减排政策创新、碳减排政策绩效评价和开展国际气 候谈判与合作的制度基础。碳监测制度奠基于气候谈判中的“三可”原则,现阶段呈现区域化、内国化的 发展趋势。加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需要针对碳监测的制度目标、制度价值,围绕碳排放监测 报告制度、碳排放核证制度、碳监测信息
“低碳经济”的发展仅靠单一市场规则是无法实现的。市场失灵的出现要求政府必须在推进“低碳经 济”中承担起抽象责任、宏观管理责任、经济责任以及技术责任,并且应不断完善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以及社会公众的问责制度保障政府责任的实现,进而切实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当前党和国家明确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能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我国《循环经济促 进法》更加明确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本文从循环经济促进法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概念、特征、 责任主体等部分进行阐述,侧重结合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对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规定,对生产者 责任延伸制度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期促
1992 年6 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的《里 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 世纪议程》等文件,时至今日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纳入国际文件20 周年。环 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核心问题,环境权问题更是环境问题中的重中之重,《侵权责任法》的颁布, 为我们研究环境侵权提供理论范本。在以上背景下研究环境侵权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区域限批”是环保行政部门在环境影响评价阶段,通过暂停对未来新建企业的审批,促使环保违 规地区尽快解决环境问题的一项政策。这种方式汲取了“连坐”制度的社会治理思想,成为地方政府头上 利剑,有着浓厚的思想文化底蕴,满足了现阶段对环境保护的需要。但是,这项政策存在杀伤力大、权 力大的特点,因此,应该从政策实施前评估制度、政策实施中跟踪问效制度、政策实施评价反馈机制、公众参与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为“
82 宪法确立的国家权力的横向和纵向配置关切环境执法的主体与权限。在82 宪制格局下,加强 和改进环境执法有必要借鉴机制理论构建环境执法机制。环境执法机制主要包括层次机制、形式机制、 功能机制三个方面,其中层次机制包括宏观、微观两个层次;形式机制主要包括综合环境执法、联合环境 执法和环境执法协调;功能机制主要包括环境执法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