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超滤膜除沉淀对通宣理肺口服液质量影响的研究

来源 :2001年膜技术应用国际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fsdfsdfsfa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对用有机高分子超滤膜超滤方法(高分子中空纤维膜,膜截留孔径为6.7万分子量)去除通宣理肺口服液沉淀进行了综合研究,证明此技术对通宣理肺口服液具有很好的除沉淀作用,可很大程度提高澄明度,同时又能保持原有的药效作用及安全性.超滤后的麻黄碱含量测定、薄层定性鉴别、相对密度、PH值等指标均符合标准,并有良好的稳定性.较好地解决了通宣理肺口服液的制剂稳定性问题.并发现此分子量的超滤膜具有很好的滤菌作用.对超滤工艺参数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压力越大,透液通量越大,生产效率越高.温度越高,透液通量越大,但在35~40℃区间,透液通量变化随温度变化不明显,30~35℃、40~45℃温度区间透液通量变化随温度变化均较明显.膜过滤组件两端压差存在一临界值,达到此临界值后,增大压差,透液速率不再增大,针对通宣理肺口服液,临界值为0.6Mpa,在此压差下效率最高.
其他文献
设计了一种新型旋转流聚丙烯管式膜器,实验研究了膜器环隙子午面的流场特征.通过建立的旋转直线切向流管式膜滤实验装置系统,首次采用PIV激光粒子成像测速系统定量实测了旋转直线切向流管式膜器在不同工况,即不同流体压力、不同入口流量或不同入口切向流速等操作参数下环隙子午面的流线圈和涡量图,并在环隙子午面内测出了流体径向速度和轴向速度及其分布规律.
本文在用P-煤油支撑液膜研究钴离子迁移规律的基础上,用大块液膜测定了不同条件下钴离子跨膜传输过程中的萃取和反萃取界面反应速率常数并进行动力学分析.
用lix984N作载体,Span80作表面活性剂,煤油作膜溶剂的乳状液膜体系,进行了自模拟铜矿堆浸溶液和铜矿山的实际堆浸溶液中回收铜的研究,处理模拟铜矿堆浸液时获得铜提取率99.4﹪,铜与铁的分离系数为971倍;处理实际铜矿堆浸液时获得铜提取率98.46﹪,铜与铁的分离系数1393倍,液膜回用5次对该乳状液膜体系的提取性能无明显影响.
利用扩散渗析器里阴离子膜对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能,通过浓差扩散实现对废酸中的游离酸根回收,基于此原理本文对含钛废酸进行了分离再生试验.
本文分析了HCl-RECl-HO系汽液平衡关系,对减压膜蒸馏法回收稀土氯化物溶液中盐酸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条件下实验结果表明,增加料液中盐酸或稀土起始浓度,回收率增加,并能达到80﹪的回收率;随着稀土浓缩程度增加,回收率明显增加;过程中稀土离子截留率一般大于98﹪,在减压侧能回收得到较纯的盐酸溶液.
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新的用于硫酸法钛白生产工艺中还原钛液中三价铁的扩大实验用的板框式离子膜原电池电解槽,并在小型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离子膜原电池还原钛液中的三价铁的扩大实验.结果显示,铅作为阴极材料较好,膜电流密度和电极电流密度分别达到57A/m和140A/m以上,电流效率达到75﹪.
本文概述了纳滤分离性能及工艺特点,阐述了纳滤处理废酸液的过程,分析了处理过程的影响因素;该法占地面积少,处理成本低,处理效果好.
利用国产膜研究扩散渗析法从钨酸钠溶液中脱除游离碱的可行性,考察了料液和回收液流速及料液中初始碱浓度对扩散渗析过程碱迁移速度、水迁移速度、钨迁移速度及碱钨迁移速度比的影响,并利用工业钨酸钠料液进行了循环式扩散渗析试验,结果表明国产膜进行扩散渗析能有效脱除钨酸钠溶液中的游离碱.
本文介绍了采用组合膜分离技术(超滤、反渗透、离子交换等)对山东省某电子材料厂产生的含胶体、重金属(Cu)工业废水进行循环回用处理工程,在去除水中胶体和重金属离子后使处理后水质达到工艺用水要求,所产生的浓缩水经铜浓缩系统(RO)浓缩后进入萃取系统提纯电解铜,实现闭路循环.试运行结果证明,采用本工艺可使废水循环回用率达到95﹪以上,同时年可回收电解铜100吨以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可见采用
双极膜和单极膜的巧妙配合,可用于多种工业过程,如化工、生物等领域,并大大地改变了这些领域的面貌.本文针对冶金领域,介绍了双极膜的在冶金分离、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并对双极膜电渗析器的组装方式进行了比较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