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东省马铃薯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来源 :2021年中国马铃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cq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2020年广东省马铃薯生产、销售、加工、贮藏等状况进行论述,并分析了2020年广东省马铃薯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技术需求等.并针对广东省马铃薯产业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为广东省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该战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七大战略之一写进党章.乡村振兴包含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等“五个振兴”,其中产业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经济基础.当前,全国上下正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就如何实现产业兴旺,各地都出台有具体的措施.本文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够
乡村的全面振兴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创新和发展,为盘活农村沉睡资本,增强农村土地资源效能,各地方政府以农地制度改革为契机相继开展农地金融试点.本文以上海金山区与宁夏同心县两地农地金融为例,运用比较分析法阐述两模式间的差异性及其内在逻辑,并指出现有模式仍需完善的几个方面.应建立规范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赎回机制、建立专业的土地价值评估机构、构建规范的抵押资产处置机制及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以深入推进农地金融.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已于近期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作者在解读《规划》基础上,提出乡村振兴需要把握七个问题:乡村振兴应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抓手;乡村振兴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乡村振兴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为主线;乡村振兴要防止农业农村“三产”泡沫;乡村振兴要避免用城镇化的思路来谋划乡村布局;乡村振兴要因地制宜、差异性振兴;乡村振兴不要忽略了小农户、大群
分析了高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性,综述了几年来我校在振兴乡村中的具体实践及其成效,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作用的重新思考,并对此提出了结论性要求.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任重道远而又迫在眉睫的工程,乡村振兴战略为高校融入地方发展带来新的奋斗篇章。高等学校应该立足地方、依托地方并融入地方,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等院校应发挥专业优势,同时又要进行专业改革。高等学校要
精准农业技术的普及对中国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生产利益与环境质量双赢有重要意义.其中,现代农机装备的普及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是促进精准农业发展的两个关键着力点,且中小规模农户的广泛参与对落实推广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梳理和借鉴美国相关经验,结合中国国情,比较分析了精准农业技术普及的着力点.研究认为:(1)在推广方面,技术信息服务应向信息接收不充分农户倾斜,同时政府应加大对经济较弱势农户的财政支持,以助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增强农村社区活力与创造力,大力挖掘符合且适用于中国农村建设的道路,对于进一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福建省生态文创社区、传统工艺文创社区、艺术文创社区、古迹文创社区以及产业文创社区五种典型社区发展模式进行比较,阐述其发展模式在社区营造过程中的不足和可取之处,以此分析农村社区营造的发展模式所存在问题,探索农村社区发展模式的营造策略.
邻国日本于20世纪60年代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制定设立了直营店、学校食堂供餐、农超对接、餐饮与观光结合的“地产地消”运行模式和政策措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将对上海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和“农超对接”的实施,以及优化上海目前地产农产品供给、促进地产农产品的发展及技术水平提升具有借鉴意义.
马铃薯生产的分布与贫困县分布高度契合,在保障中国贫困地区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调研发现,贫困地区马铃薯生产在全国的地位逐步提升、电商销售额猛增,但贫困地区马铃薯亩均产值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农田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优质多抗专用化品种缺乏、种薯市场规范化程度较低、马铃薯加工业发展滞后、产业自身发展能力较弱等问题.提出合理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加快高产优
榆林市马铃薯产业转方式、调结构、补短板,走绿色发展质量兴农之路.文章介绍了榆林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发展对策.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两条主线,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充分发挥马铃薯产业发展资源优势, 加大政策支持, 加强基础建设, 依靠科技创新, 改进物质装备, 着力构建马铃薯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全力打造榆林“沙漠绿色土豆”品牌, 把榆林建设成
文章主要从脱毒马铃薯微型薯的概念、生产现状及繁育技术等方面作了简要概述,并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为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大力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