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初中语文新授课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对策研究

来源 :2018年中小学教育减负增效专题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4975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 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后文中简称《课标》),《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提出“教师应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年6 月)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始,而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其他文献
小学教育是我国正规教育的最初学段,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的工具学科,是基础中的基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尽管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比较重视小学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了,但是传统的知识本位和考试本位的评价体系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都让一线的语文教师感到有些迷茫,表现出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缺乏创新理念、缺乏创新设计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变革。同一课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最大的保障是学校课堂,离开课堂,叫教学将无法进行。效果直接影响着教与学的成功与失败。因此,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既是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生的学习习惯良性向上发展,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实现高校课堂的最大保障。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理念的课堂,尊重学生,和谐师生关系成为研究重点。构建高效课堂,就要求教师走出传统的“独角戏”角色,不再是教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下的“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对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彻底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教育活动。经济学者达成共识,信息是21 世纪的第一生产要素,而信息是知识的载体,信息时代推动知识成为当下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资源之一,而各种信息技术如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使得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更加便利,获取知识资源的体量更加
随着社会变化和科技进步,引发了教育改革的浪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已经逐渐深入人心。从2001 年起,我国进行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经过十多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有了明显的改变,教师更为注重课堂互动,重视三维目标,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正如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启泉所言:“在新一轮课革中,难以绕过核心素养这一重要问题。核心素养指导、引领着中小学课程改革实践。没有核心素养,改革就缺乏灵魂。”中国学生要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中心,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人文基础、科学精神、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个素养,具体说明一下细化国家认可等18 个基本点。自主学习是自主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生是学习的主
在现如今这样一个全球化发展的社会大家庭里,世界各地每个角落在空间上的距离愈来愈小,唯一有距离感的是人们的思想。从我们今天的生活来看,交通越来越方便快捷,人们远行的原因也多样化:有的人是为了舒心去消遣或是由于好奇心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有的人是去旅游,还有些人单纯只是由于无事可干,当然,总是有一些人怀揣着截然不同的目的,那便是去学习,去获取知识,去学习怎样开展教学。世界各地的许多音乐老师都希望把爱弥儿·
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新学年初始,刚刚毕业的小学生带着对新学校的新奇和成长的愉悦迈进了初中的大门,但语文教师发现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语文学习感到不适应,学习语文的兴趣减退,学习成绩也有所下降,很快就有不少学生出现各种消极的心理症状,如对语文成绩失望,对语文学习产生焦虑抗拒情绪,甚至讨厌上语文课等等。这些现象说明,由于农村中小学衔接不畅,人为地给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制
数学来自于人类生活,在生活中发展,最终运用到生活。随着社会和数学的不断发展,数学几乎已经扩展到人类生活的全部领域。人们对数学的认识已从单纯的的工具上升到重要的思想层面。全世界范围内各国数学教育一直存在着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数学教育与生活实际的脱离。课改前,数学课以应试为主要目的,数学成为所谓的选拔人才的单纯的方式,与生活应用严重脱节。数学教育太过于重视学生理性和严谨性思维的培养,数学教育成为单
从2001 年开始实施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历经近十年的历程,极大地推动了国内基础教育的发展和完善。在推行第八次课程改革初期,教育部针对数学课程改革出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其中明确指出:“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并且在课程目标中明确要求“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
《义务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年版2011)》明确规定了小学识字、写字教学的基础地位:“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王宁先生在《汉字教学的原理与各类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上)》中也这样说到:“汉字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石,使全民了解和正确使用汉字,是提高民族文化素养的奠基性工程。”顾黄初先生说:“生命始于交流,交流促进思维,思维催生感悟,这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