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磁性矿物含量记录的晚中新世以来黄土高原地区的古气候演化特征

来源 :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黄土高原中部朝那剖面的磁化率及漫反射光谱方法获得的赤铁矿指数的对比研究发现:黄土高原地区白晚中新世以来的气候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8-4.5Ma),气候温暖干旱。这一阶段赤铁矿指数和L-ratio跟磁化率变化趋势一致,整体值比较低。第二个阶段(4.5-2.7Ma),降水增加但温度变低。磁化率在此阶段逐渐增加,反映较强的季风降水。赤铁矿指数虽然也有增加的趋势,但增幅没有磁化率明显,说明当时的气候有变冷的趋势。结合前人研究,认为4.5Ma气候转型是由于巴拿马地峡关闭引起的海气反馈机制的出现而造成。第三个阶段(2.7-0.6Ma),气候逐渐变干冷。这段时期磁化率和赤铁矿指数都有减小的趋势,反映气候变干变冷,这是由于第四纪冰盖的逐渐增大引起的。第四阶段(0.6-0Ma),气候变湿变冷。这个阶段磁化率升高而赤铁矿指示持续降低,其驱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其他文献
参照前人的做法,使用Coulomb软件计算芦山地震产生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选择土卫民等反演的有限断层模型,物性参数方面参考前人的做法。计算库仑应力变化时需定义具体断层面,首先本文将库仑应力变化投影至最优破裂面,考察主震对所有余震的触发作用。对比库仑应力变化与重定位后的余震在空间中的分布,结果表明,仅有不足16%的余震被主震触发。另外,改变视摩擦系数(0.0-0.8,间隔0.1)进行相同的计算,余震
会议
本文一方面利用FCN理论模型讨论核幔耦合作用对FCN周期的影响,另一方面利用大气及海洋角动量函数分析FCN观测信号振幅的激发机制。利用Mathew&Guo的祸合模型计算了电磁和粘滞祸合对于FCN本征周期产生的影响,耗散祸合在相关参数达到一定条件下可以对FCN本征周期产生儿个恒星日的影响,其中电磁祸合取决于地慢底部电导率和核慢边界磁感应强度径向分量,而粘滞祸合取决于液核顶部粘滞系数,大气海洋在不同时
为了研究组构对岩石流变的影响,本文在温度为600℃-890℃,压力1200MPa条件下,分别开展了压缩方向垂直糜棱岩面理(以下简称为PER)和平行糜棱岩面理(以下简称为PAR)的半脆性-塑性流变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在600℃条件下,样品为半脆性破裂,其压缩方向垂直于面理的岩石强度与平行于面理的岩石强度之比(σper/σpar)为0.9-1.1,表明样品在两个方向的强度接近。但在700-890℃条件
本次研究使用MIT和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于云南和四川布设的YA台阵以及KMI台站共26个宽频地震仪记录的2003年10月到2004年8月340个地震事件数据,利用双台法提取了201条周期20-120s的基阶Love波频散曲线。利用Tarantola反演对混合路径基阶Love波相速度进行了层析成像,获取了周期20-70s纯路径相速度分布图;利用阻尼最小二乘法对纯路径相速度频散曲线进行横波速度反演,获得
本文采用青藏高原西缘80°E布设的宽频带流动地震观测WT80剖面,共包括25个台站,白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为期两年的宽频带地震观测,利用远震体波走时数据进行速度成像。采用远震直达P, S震相(震中距在30°-90°)及核慢边界反射PcP, ScS震相(震中距在0°-85°)。原始的地震波形数据去除仪器响应后转换为位移数据,并将其按照高低两个频带滤为高频和低频波形。所有的震相采用白动和
为了研究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碰撞的远程效应,青藏高原侧向生长的机制,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布设的23个天然地震台站的接收函数,并结合400多个地震台的噪音层析成像互相关理论得到的青藏高原东部8-65Rayleigh波相速度值,使用贝叶斯蒙特卡洛方法联合反演获得了青藏高原东北缘一条450多公里剖面的二维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莫霍面从最南端的65km逐渐抬升,在南祁连缝合带有最浅的莫霍面深度,为5O
基于远震和近震P波波形的接收函数反演方法,在利用近震P波垂向与径向分量振幅比方法获得的浅地表S波速度值的约束下,选择沉积层分布较好、地震活动性较高、台站密集的美国Oklahoma地区开展研究,获得了台站下方包括沉积层厚度和S波速度的结构信息,并讨论了基于远震接收函数和近震P波波形的两种方法的效果。
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基底分布的差异性和沉降不均衡性,导致地层发育特征因地而异.杭州湾为浙江省最大河流-钱塘江向东注入东海的漏斗状河口湾,该地区西部和南部为山丘,东部和北部为冲积平原,地形空间差异较大.因此,研究其南北部地区不同钻孔地层沉积特征,有利于揭示三角洲地区发育的差异性以及沉积规律.本文以分布于长江三角洲南部平原地区 (钱塘江河口湾区域)的四个钻孔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岩性地层学、磁性地层
通过对酒西盆地红柳峡剖面沉积物磁化率的测试分析,发现剖面依据磁化率的变化特点分为5段,对低频质量磁化率与频率磁化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发现二者的相关性系数非常低。磁化率值总体较低,根据酒西盆地红柳峡剖面不同岩性段的沉积物低频质量磁化率值、剖面沉积物和频率磁化率值的变化特点可知在第1,3,5段,磁化率值相对较高,可能揭示了相对湿热的气候,而第2,4段磁化率值相对较低,可能揭示了相对温湿的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