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芬苯达唑咀嚼片在犬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tryer7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制备一种新的复方芬苯达唑咀嚼片,含有29.7%的芬苯达唑,1.50%的吡喹酮和0.059%的伊维菌素,并在犬中进行了相应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方法:开发了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HPLC/MS)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用于检测芬苯达唑(FDZ),吡喹酮(PZQ),伊维菌素(IVM)和活性代谢物奥芬达唑(OXF)在犬血浆中的浓度. 结果:采用WinNonlin5.2的非房室模型处理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数据,FEN、PZQ、IVM和OXZ的峰值血浆浓度(Cmax)分别为495.37ng/mL,826.67ng/mL,73.00ng/mL,218.54ng/mL,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1.56±0.42h、1.40±0.81h、3.25±1.62h和2.13±1.00h;曲线下面积(AUClast)值分别为4653.81h·ng/mL,1045.70h·ng/mL,1971.90h·ng/mL,5525.00h·ng/mL;半衰期(t1/2)分别为16.26±12.38h、2.67±0.60h、95.10±53.10h、20.60±16.70h;四种药物的Vz_F_obs值为1.56L/kg,0.01L/kg,0.02L/kg,7.91L/kg. 结论:本研究提供了口服后犬复方芬苯达唑片剂药代动力学资料,结果表明,新复方芬苯达唑片剂在动物体内能够快速系统地吸收.
其他文献
目的:鉴定林可霉素耐药基因新亚型lnu(G)的功能,分析lnu(G)基因的遗传环境.方法:本研究在猪源粪肠球菌E531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经序列分析、耐药基因克隆、药敏实验、UPLC-MS/MS、反向PCR、I-CeuI PFGE、southern blot等试验方法,鉴定了林可霉素耐药基因新亚型,命名为lnu(G).结果:lnu(G)与已报道的lnu(A)~lnu(F)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存在不同
以空肠弯曲菌(C.jejuni)和结肠弯曲菌(C.coli)为代表的弯曲菌属细菌,是一类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可通过食物链传播给人,引起人的腹泻等多种疾病.由于抗菌药物在畜牧养殖业和人医临床的广泛应用导致耐药弯曲菌的出现和播散,该类弯曲菌一旦传播给人,将会给临床弯曲菌病的治疗带来严重威胁.弯曲菌耐药机制主要是药物作用靶位点突变、耐药基因以及多药耐药外排泵.本文将对临床常用于治疗弯曲菌感染的抗菌药物
目的:本试验旨在通过对吉林省某水貂养殖场送检的3只具有典型腹泻症状的病死水貂的小肠和肠内容物样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情况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细菌分离纯化和PCR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采用K-B药敏法检测菌株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并通过PCR方法检测其耐药基因和Ⅰ类整合子的携带情况.结果:分离得到3株志贺氏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3株志贺氏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头孢类药物、氟苯尼
目的:替加环素是治疗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的有限可选择药物之一,但在临床上也出现了替加环素耐药菌株的报道,有必要深入研究肺炎克雷伯氏菌对替加环素产生耐药性的机制.方法: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菌株种属16s RNA和生化试验鉴定.并进一步采用质粒提取、电转化、接合、耐药基因克隆、全基因组测序与分析等方法.结果:试验获得了1株替加环素耐药肺炎克雷伯氏菌,电转化试验获得了一个具有替加环素抗
目的:泰地罗新(Tildipirosin,TIP)是一种新型动物专用的大环内酯类半合成抗生素,为泰乐菌素的衍生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猪、牛由敏感菌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目前,国内外兽医临床未见泰地罗新在犬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的相关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泰地罗新注射液在比格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为其在犬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将24只比格犬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2mg/kg bw,4mg/kg bw
随着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世界将面临一个严峻威胁——超级细菌尤其是革兰阴性超级细菌对几乎所有可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在缺乏新型抗菌药物的情况下,多黏菌素E成为了临床治疗的"最后防线".而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发现使革兰阴性菌感染的临床治疗再次成为医学难题.因此,为有效治疗细菌感染疾病,防止耐药性扩散,亟待深入研究多黏菌素E的药代动力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性建议.本文就多黏菌素E药代动力
药物体外代谢的研究是通过建立体外代谢模型对药物的代谢行为进行评价.随着大量新药物的研发,出现了多种与体外代谢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来评价药物的代谢行为,从而选择出具有开发潜力的药物.现对已有的一些研究方法及其应用进行综述,提供更系统化的药物评选方法.
目的:建立可预测猪肺组织间液中游离态氟苯尼考(Florfenicol,FF)动态变化的生理药动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模型.方法:模型包括暴露模块、注射部位、肌肉、肝脏、肾脏、肺脏、血液和其他组织器官.肺脏被进一步分为肺血液、肺组织间液和肺组织三个亚室.各组织器官中FF变化速率通过质量平衡方程描述.模型参数和拟合验证模型的药动学数据
泰拉霉素是第三代大环内酯类新药,具有单次给药、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尤其是在肺组织当中浓度较高,应用前景广阔.近年来,除猪、牛外,国内外关于泰拉霉素在羊、鸡等动物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相继展开.泰拉霉素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可快速吸收,并主要分布在肺脏,给药后24h即可达到肺组织药物浓度峰值.该药在肺组织中的消除半衰期明显长于血浆消除半衰期,一次给药后肺组织的消除半衰期可达150h左右,不同动物种属间
目的:对喹烯酮及其3种代谢物(MQCA、1-DQCT和BDQCT)在肉鸭体内的药动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方法:建立了同时检测肉鸭血浆中喹烯酮及其3种代谢物的UPLC-MS/MS方法;60只樱桃谷肉鸭,随机分为6组,分别静注与灌服给予喹烯酮(灌服剂量为10、40、100mg kg-1;静注剂量为10、40、50mg kg1),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样品,进行UPLC-MS/MS检测.结果:肉鸭经灌服和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