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資斧”新解

来源 :2017年“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的诠释”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tem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资斧"之"资"破读成"质"还可从校勘上找到依据。"质斧"一词书写形式多样,因其为并列结构,也常前后易位写作"斧质"、"斧钻"、"鈇质"、"鈇钻",但所指均相同。"斧夷"一词,原整理者亦误释,复旦吉大古文字专业研究生联合读书会改释为"斧钻",④正确可从。可见"斧钻"一词中的"钻"异文较多,可以写作"质",也可写作"疐"。那么,在《后汉书》中写作读音相近的"资"也就不奇怪了。
其他文献
兹篇之撰,旨在考察汉画像石之图文结合,以见其所据文献之根本,并略论部分历史故事在汉魏六朝形成之过程。最后,因榜题文字与图画关系密切,且又书成汉代,可以羽翼汉史,其与题记文字实可据以补入"全汉文"之辑录。
可以看出,这些句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动物名词前加一个与手、足相关的动词。显然,简文的"寻"字也是与手有关的动作。原整理者注释说"寻",通"搏",即猎取之义。尽管释义并不太准确,但认为"寻"通"搏",是可取的。我们现在在原整理者的基础上,试作补充证明。
《尚书·多方》:"今我曷敢多诰,我惟大降尔四国民命.尔曷不忱裕之于尔多方,尔曷不夹介又我周王享天之命."末句中的"夹介乂"三字连用,颇为可怪,旧有多种解释,撮述如下.伪孔传云:"夹,近也.正因为"夹"和"介"音义密切相关,所以古文字资料中有两字通用之例。
本文通过古文字材料的考察,就《尚书》所见"平"、"辩"异文情况以及"怦,使也"之训释进行深入的考察分析,从而提出此两现象皆是因"平"、"釆"间之讹混所造成。事实上,《尚书》的成书过程复杂,不少篇章真伪难辨,部分经学家甚至认为今本《尚书》所存的25篇古文均属后人杜撰。
传本《逸周书·命训》文字讹误甚多,今与清华简《命训》对读后,涣然冰释,其中比较大的讹误有三处.一是传本《命训》中有一处脱文,校者根据后文相对应的文句拟补,而形成前后两段文字相同的现象.二是有三段文字中的"无"都是"上"的讹误.三是简文中的"丑",其实都当是"耻"字之误。以下主要参酌清人卢文招、王念孙、潘振、陈逢衡、丁宗洛、唐大沛、朱右曾、孙诒让等学者对传本《命训》的说解校注加以讨论。
《尚书·盘庚》中篇记盘庚将迁於殷,因其民不愿迁徙,对他们作了一次训话.这次训话的最後一段説:呜呼!今予告汝不易.永敬大恤,无胥绝远.汝分猷念以相从,各设中于乃心;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盘庚要求听他训话的人"各设中于乃心",是以"在心中设立能辨别风向的中(风向标)"比喻"在心中树立能分清是非的主见(或"正确标准")"。这种说法跟我们今天说"心中要有
笔者认为《战国策》此处文句当作“以为楚与魏谋之”,楼兰纸书此处所记并无脱文;而今本则衍一“燕”字。前引《楼兰汉文简纸文书集成》整理者谓此纸书“经对照今本《战国策》,只有极少数的个别字有脱漏,这说明我国自古以来对古籍的传抄保护是十分重视的”,其结论大抵无误,但所谓“极少数的个别字有脱漏”的言下之意是认为今本较准确而楼兰纸书脱漏原有的文字,实际上,从上文所论可以看出,这种表述是不尽准确的。《战国策》和
裘先生这两篇文章是利用出土文献的用字习惯校读传世文献的典范之作,文中举到的例子绝大多数都确凿可信,我只对其中一则略有不同看法,现在写出来向裘先生和读者请教。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可知,将《韩非子,有度》的"势在郎中"读为"迩在廊中",能够使之与前面的"远在千里外"句形成比较齐整的对文关系,因而是一种十分合理的读法。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使更多读者接受和认同这一读法。
战国秦汉传世文献中的地名资料是研究同时期出土文献地名的基础,但传世文献中的地名时有文字讹误、异文等情况,这一问题可由出土文献来加以校订.学者在利用出土文献校订战国秦汉古书中的地名讹误方面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仍有一些地名讹误有待纠正,已有研究中的某些疏误还未能厘清.本文拟对战国秦汉传世文献的地名讹误进行举例式说明,并讨论相关问题。
本则主要根据文献中所记载相关的驭马方式,来探讨“择欲於马”所表示的意思。对於“择”的训读,赞成裘锡圭读为“释”;但对于词义的训解,则主张应是“舍弃”、“纵舍”的意思。“恣欲”和“释欲”是相对而言,恣欲是听任御马者控制的意欲,释欲则是御马者舍弃控制的意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