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濮凹陷成藏史研究

来源 :第五届油气成藏机理与油气资源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ure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烃源岩成熟演化与生、排烃史和油气注入期次两个方面分析了东濮凹陷油气成藏过程,指出东濮凹陷东营组沉积末期的抬升剥蚀前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地质演化阶段,之前的持续沉降阶段是烃源岩生、排烃的高峰时期,但二次运移的动力不足;而抬升剥蚀期的构造运动为油气大规模二次运移提供了强大动力,是油气成藏的关键时期。应用该思路分析了东濮凹陷现今油气分布特点的成因。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火山岩气藏勘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火山岩气藏显示出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本文基于徐家围子断陷勘探的数据分析和研究结果,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的形成和发育特征、天然气来源、成藏模式及控制因素、气藏分布规律进行了深入剖析。认为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天然气主要来自沙河子组暗色泥岩和煤系地层;火山岩储集空间按成因可划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按照孔隙
研究贝尔凹陷的石油地质特征对于准确掌握该区勘探方向具有重要意义。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贝尔湖坳陷的一个二级负向构造单元,主要发育下白垩统地层。南一段为主要烃源岩层,南二段是良好储层,大一段泥岩封闭性好、分布广是良好的区域性盖层,三者构成一套下生上储的正常生储盖组合。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凹陷油气平面分布受有效生烃中心控制,纵向受主力烃源岩层控制,NEE断裂带的展布控制油气平面上的分布。综合分析认
野外地质考察和地震剖面解释表明龙门山冲断带具有复杂的构造地质特征,发育类型众多的构造圈闭,主要有背冲断块圈闭、三角带构造圈闭、逆冲断层带和断块构造型构造圈闭、断层相关褶皱型构造圈闭以及双重构造型构造圈闭等,并且不同类型构造圈闭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在平面上具有分带性,不同类型构造圈闭的分布与龙门山冲断带的主干断裂密切相关,如北川—映秀断裂与马角坝—通济场—双石断裂之间多主要发育断层相关褶皱圈闭;马角
成藏动力系统与层序地层格架之间具有耦合性,最大湖泛面既是层序地层格架中的重要界面又是成藏动力系统划分的界面,而不整合或低位体系域砂体往往是成藏动力学系统中油气疏导层或储集层。本文以白音查干凹陷桑合-锡林好来地区白垩系为,通过Vail和Cross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将下白垩统划分5个三级层序;通过Cross和Galloway理论相结合的思路,进一步将阿二段、腾格尔组及都红木组划分为11个四级层序。在四
南堡滩海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油气资源丰富。从构造演化史上分析,古近纪为凹陷的裂陷发育阶段、新近纪为凹陷的拗陷发育阶段。两个阶段的构造运动对滩海地区油气成藏起到了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受火山活动的影响,深层源岩发生大规模生排烃过程;受郯庐断裂带右旋—伸展活动的影响,前古近系灰岩构造裂缝发育,为油气提供了充足的储集空间;受凹陷内下部开启、上部封闭性质断裂的影响,中浅层油气发生纵向运移并在浅层聚集。
东濮凹陷演化过程中发生过一系列地质事件,详细研究这些地质事件,分析其对含油气盆地的影响,可以确定盆地演化过程中与油气成藏密切的关键时期,可以判断油气生成的时间、期次及不同关键时期的运聚方向,从盆地演化的角度动态分析油气运移路径及聚集场所。对多期叠置盆地的油气田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低渗透油气藏中储层裂缝(以构造裂缝为主)不仅为油气储集提供空间,而且是油气渗流的重要通道,因此对于储层裂缝多种重要参数的定量研究是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关键.运用岩心观察统计方法及地应力场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基于应变能、表面能理论,采用格里菲斯岩石破裂准则,建立古、今裂缝参数计算模型,预测了闵桥油田阜二段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密度、开度、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研究发现,闵桥油田阜二段构造裂缝在阜宁晚期古地应力
在中国陆相断陷湖盆的油气勘探中,逐渐形成了以富油气凹陷为核心的勘探思路。结合“满凹含油”和油气分布“互补性”原理,通过对南堡凹陷勘探成功案例的分析,总结了富油气凹陷油气分布的规律。南堡凹陷是一个小型富油气凹陷,资源量丰富,同时由于构造复杂,在整个凹陷范围内都易于形成构造、地层-岩性油气藏;而这些油气藏的分布以总资源量为定量,遵循地质规律进行着互补性的分配。这些规律包括:(1)纵向上,接近烃源岩的深
塔中油田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中部,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研究发现在现今油水界面以下存在一个更大的古油藏,但是具有明显的水驱特征。研究显示在古油藏形成后由于压实水流作用而产生的水动力对油藏进行了重新改造,水动力在古油藏演变为现今油藏的过程中起到了主要作用。以往研究由于水动力原因而造成的油气继续运移问题,是利用井的压力资料,做出油、水的势能图,结合地质条件判定油气运移方向和聚集位置,是一个定性的结论,在宏观上
通过概括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并根据方东1井的实钻资料,重点对中台子潜伏构造石油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落实中台子圈闭有效性以及井位部署的建议,打开渝东石炭系油气勘探局面,为增储上产提供后备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