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历创伤性事件(如地震,交通事故)后,人们可能会变得更加地亲社会:例如捐款,献血,助人。但另一种可能性是创伤性事件使人处于高度应激状态,从而更加关注自我的需求,而非他人的需求,从而减少亲社会行为。这里我们区分了两种不同的创伤性事件:集体性创伤事件,如地震,针对群体的枪击案;和个体性创伤事件,如虐待个人或涉及个人的交通伤亡。在实验室实验中,被试分别观看了三种不同的电影视频:集体性创伤事件视频,个体性创伤事件视频,和中性事件视频。被试随后对其情绪进行了主观报告,并进行一个涉及真实慈善团体的捐赠任务。在捐赠任务里,被试需要拿出自己个人的钱对该慈善团体进行捐赠,因此更贴近于真实情况。我们发现,和观看中性视频相比,观看了集体性创伤事件的电影视频不仅显著提高了被试的负面情绪如焦虑,恐惧和压力,同时也提升了共情水平;而观看了个体创伤事件的视频仅仅提高了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对随后的亲社会捐赠行为进行考察发现,在观看了集体性创伤事件视频后,被试更倾向于作出更大程度上的"高损己"的亲社会捐赠;而观看了个体创伤事件视频后,被试更倾向于作出更大程度上的"低损己"的亲社会捐赠。我们的结果揭示了创伤性经历,情绪反应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为今后更为系统地探讨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做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