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黄稻区灰飞虱越冬生物学特性及种群动态研究

来源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cingb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属于同翅目飞虱科,是水稻上常见的3种飞虱之一,其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长江流域和华北稻区发生较多。除了以成虫、若虫刺吸方式为害水稻、麦类作物外,还能够传播多种病毒病害,如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等病害,且传毒为害造成的损失远大于直接刺吸为害。
其他文献
山茱萸Cornus spp.属落叶小乔木,为我国名贵药用经济树种.南阳为山茱萸主产区之一.2008 ~2009年,作者在南阳进行山茱萸病害调查中发现山茱萸叶回枯病严重发生.病害多始发于叶尖或其附近,随后渐向叶基部扩展,最后致整叶枯死.病斑呈黄褐色深褐色,多具轮纹,有的病斑的扩展前沿部呈"V"字形,靠近病斑的叶片组织由绿色转成棕红色.病斑局部产生黑褐色霉状物.
小叶女贞褐斑病是一种由Alternaria alternata侵染引起的病害.病原菌主要侵染植株叶部,造成叶片枯萎脱落,对园林景观的影响较大.笔者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的生长温度范围为7~37℃,最适生长温度为25℃;在培养基pH值为4~9条件下均可生长,其中最适生长pH值为7.
已报道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 P20、P23及P25这3个基因编码的蛋白是RNA沉默的抑制子,3种RNA沉默抑制子抑制沉默的作用方式及能力存在差异,但其作用机理及与病毒症状形成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针对CTV编码RNA沉默抑制子的P23基因,对CTV强毒株系和弱毒株系种群遗传结构及变异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研究CTV MSCP的分子机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2010年春季南阳师范学院校园内的大叶黄杨严重发生灰斑病。该病多发生于叶片近叶尖或叶缘处,病斑干枯,形状不规则,病斑外缘褐色,内缘淡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粗糙,有轮纹,其上密生黑色小点,病健交界明显,且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叶片背面病斑颜色较深,有轮纹。用组织分离法对病斑进行分离后获得真菌分离物,对其进行单孢纯化后获得5个单孢株,选取1株(Uj-1)进行研究。
大蒜Allium sativum L.是一种多年生草本作物.作为我国传统蔬菜,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是公认的良好前茬作物,大蒜根系分泌物可能是大蒜影响下茬作物的重要因子之一.虽然有关大蒜鳞茎抑菌效应方面已有一些探索,但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及其抑菌机制尚不明确.本试验采用水培法收集不同株龄的大蒜根系分泌物,从根系分泌物对莴苣、萝卜、油菜三种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以及对花生和大蒜根腐病腐霉(Py
芽孢杆菌是土壤和植物微生态优势微生物种群之一,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TasA (Translocation-dependent antimicrobial spore protein,TasA)是一类芽孢杆菌芽孢结合蛋白,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克隆和原核表达分析生防芽孢杆菌YN-1中抑菌蛋白TasA基因,获得具有活性的外源表达TasA抑菌蛋白,旨在明确TasA基因抑菌活性,以期为构建高效生防菌和获得
葡萄酸腐病(grape sour rot)是一个特殊的病害,病因复杂,病害发生与酵母菌、醋酸菌和果蝇等密切相关.近年来该病害发生严重,生长季节引起大量烂果,已成为我国葡萄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地限制了葡萄产业的发展.本实验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北京房山区采集到西拉葡萄病果上分离纯化得到的一株酵母菌sf-19.
稻绿蝽Nezara viridula(L)属半翅目,蝽科。水稻受稻绿蝽为害最严重的时期是抽穗扬花至乳熟期,以成、若虫群集于水稻穗部,刺伤花器或吸食谷粒浆液,造成空粒、秕粒,为害严重时能使制种田杂交水稻空粒率达10%以上。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气候变化及耕作制度的改变等原因,作为水稻次要害虫的稻绿蝽开始在一些稻区飙升为主要害虫,严重威胁水稻生产。
徽州作为我国两迁害虫北迁种群的终点站和回迁种群起始站,位置十分特殊,是迁飞性害虫南北往返的主要路径及繁殖为害地,也是长江中下游稻区的回迁种群虫源地之一。因此,在徽州设点监测、研究两迁害虫的发生动态,对全国两迁害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意义重大。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是为害我国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二化螟的发生为害迅速回升,严重阻碍了水稻的稳产和高产。目前化学防治仍是控制水稻二化螟的主要手段。由于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二化螟对常用治螟药剂产生高水平抗药性。为了监测我国田间二化螟对常用药剂的抗性时空动态,指导水稻种植区农民合理使用农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和数字农业研究所联合开发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