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小关节紊乱与耳鸣耳聋的相关因素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 :第二届江西省科协学术年会第三十六分会场暨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5384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颈椎小关节紊乱与耳鸣耳聋的相关因素临床疗效分析。方法:18例耳鸣耳聋病例均为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关节骨科门诊病人,查体均为颈椎小关节紊乱体征,杨凤云主任运用旋转侧扳复位手法治疗,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情况和观察经颅多普勒(TCD)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流变化情况。结果:治愈15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为100%,临床治愈率达到83.3%,TCD治疗前后结果对比表明运用手法复位后椎动脉及基底动脉供血明显改善。结论:颈椎小关节紊乱引起椎动脉及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引发耳鸣耳聋症状的产生,运用旋转侧扳复位手法恢复颈椎正常生理结构,能够迅速缓解症状,疗效显著。
其他文献
中医外治疗法既有理论指导,更具无创、无痛、无苦(药之苦味)、安全等临床优势,值得深入研究,不断加以完善,并积极推广应用,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受益。在推行医疗制度改革的今天,更无旁贷。笔者认为,应保持和发扬中医外治疗法的特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阐明外治法的作用机理。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其免疫性炎症主要表现在外分泌腺体的上皮细胞,以唾液腺和泪腺受损的症状为主。除口眼干燥局部表现外,还可出现全身症状如乏力、低热等,约有2/3的患者出现皮肤、关节肌肉、肾脏、呼吸、消化、神经及血液系统的损害。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本病单独存在是称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于其他自身免疫病,则称为继发性干燥综合征。根据其临床表现,多数学者认为
官窍与五脏相关理论来源于实践经验,是通过古人的细致观察和临床反复治疗的验证得来。生理上互相呼应官窍各有其特定的生理功能,就总体而言,具有以下三方面作用:一是体内外信息交换的窗口。外界各种变化通过官窍内传于里,影响脏腑;而脏腑的生理状态通过经络气血反映至官窍。二是体内外物质交换的门户。机体所需的自然界清气及饮食物等通过口鼻摄人体内,而体内浊气、大小便等代谢产物则通过口鼻及二阴排出体外。三是邪气入侵或
傅淑清主任医师是全国第三、第四、第五批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西省名中医,旴江医家的杰出代表。傅师是妇、儿科专家,尤其擅长妇、儿科内分泌系统疑难病证,对月经病证和特发性女童性早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介绍了傅师辨治特发性女童性早熟的经验。认为阴虚火旺是基本病机,肝郁脾虚是辨证关键,选方用药贵在“轻”“灵”,其中疏肝用柴胡、生麦芽,健脾用太子参、山楂,养阴用北沙参、山药,缩乳用夏枯草、浙贝母
目的:观察益气清毒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生活质量、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中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益气清毒法联合化疗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用化疗。结果:治疗组中医临床症候疗效、生活质量提高获益率、2年生存率、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体瘤近期疗效,治疗组有效率46.7%,对照组43.3%(P>0.05
目的:观察华蟾素注射液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消化道肿瘤的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华蟾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和中药汤剂。观察两组瘤体近期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Karnofsky评分及体重。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症状改善情况、Karnofsky评分及体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疱疹愈后在皮损部位遗留下轻重程度不等的顽固性疼痛病症。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是因为老年人身体虚弱,肺、脾胃、肾等脏腑生理功能下降或衰退,机体各脏腑组织气血不充,难抵外邪,余邪留恋,滞留体内,正虚毒滞,形成毒瘀互结,瘀血阻于经络,经脉不通,临床可见原疱疹患处剧烈疼痛、伴神倦乏力,少气懒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多为间接暴力所致。本文对于保守治疗选用小夹板和石膏托两种固定方法进行比较。小夹板外固定是一种能动的固定方式,它以夹板为主要固定材料,加之压垫、绷带等辅助材料组成局部外固定力学系统,通过绷带对夹板的约束力、夹板对伤肢的杠杆力、压垫对骨折端的效应力来维持骨折复位效果。固定体位要灵活掌握,以解剖复位、骨折端稳定、利于功能恢复为原
目的:探讨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理想方法。方法:回顾2002年2月—2010年5月收治的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35例。患儿平均年龄7.5岁。采用切开复位双侧张力带固定(A组)治疗72例,采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B组)治疗63例,对比其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功能,并发症的发生率,经医学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术后13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5月,平均11.
目的:观察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行PKP。骨水泥用磷酸钙骨水泥,注射量3~5ml.观察术前、术后24h疼痛VAS评分、椎体高度、椎体后凸Cobb′S角变化。结果:术后24h疼痛均缓解,术前、术后24hVAS评分分别为7.03±1.24、2.06±1.03、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6.05±2.06、21.02±1.85、椎体中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