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硬膜外侧前间隙穿刺用胶原酶溶解治疗颈椎间盘突出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88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硬膜外侧前间隙穿刺,用胶原酶溶解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可行性、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5年6月治疗患者10例,经CT或MRI确诊,无骨性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钙化、黄韧带肥厚、严重过敏体质、椎体后缘骨质增生;男7例,女3例,年龄39-66岁,平均48.9岁,发病1周-5年不等.
其他文献
目的 颅内动脉瘤术中寻找一种辅助手段提高脑血管动脉瘤的治愈效率。方法 三维重建得3D图像按实时比例显示在透视下的血管大小,医师能够通过观察血管的立体空间走形以及动脉瘤的位置、角度、大小。结果 70例脑动脉瘤栓塞术中,医师均成功将导管导丝到位进行脑血管动脉瘤栓塞,35例使用全息三维技术明显比使用三维重建技术的手术时间短,而且使用的造影剂量也明显减少。
目的 解决18F-FDG合成过程中需人工实地观察反应管反应进程的不便,降低18F-FDG合成过程中核物理师及化学师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方法 自购网络摄像头1个,USB数据延长线1根,在18F-FDG合成模块主控电脑上安装视频监控软件,将摄像头放置在反应管前方,USB数据延长线布置在电缆槽中,一端接摄像头另一端插到18F-FDG合成模块主控电脑USB接口上。
目的 探讨以信息化手段实现介入手术室质量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通过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财务为基础、以临床为主线的指导原则,总体规划、分布实施、持续完善。经过多年努力,我们手术室在医院强大的一体化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围绕介入手术质量安全,设计开发应用,实现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站,并开发应用了手术预约安排、物资管理、标本管理、手术室移动护士工作站、数字化手术室、消防安全管理等系统。全程实施手术质
腺淋巴瘤亦称乳头状淋巴囊腺瘤或Warthins 瘤,系1972 年WHO涎腺肿瘤组织学分类中的正式命名.约占腮腺良性肿瘤的 6%~10%.1 搜集2013年12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经组织学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患者13例,均为男性,年龄39~67岁,平均年龄56.3岁,其中50岁以上者11例.采用Siemens 1.5T磁共振扫描仪,用头颈线圈采集.10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另3例行MR平扫.
目的 评价128层螺旋CT在胃癌T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81例,将CT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28层螺旋CT诊断胃癌T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有相关(χ2=128.936,P=0.000),一致性好(Kappa指数=0.784).淋巴结短径≥5mm结合各期相密度改变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敏感度为94.47%;特异度为70.42%;准确度为81.32%.结论 1
目的 目前,US检查仍然是胎儿产前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有着无创、准确、廉价、快速、实时等其它影像检查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 US诊断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不足,例如视野范围偏小、难以穿越胎儿颅骨、母体肥胖、母体有子宫肌瘤、羊水过少、多胎等情况则影像显示欠佳,需要其它检查方法加以完善。而胎儿MRI 检查弥补了US的不足,和其它检查技术相比较它的优势是无射线损伤,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多切面成像、视野广
会议
目的 提高对纤维性骨皮质缺损(FCD)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有X线和/或CT检查资料的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病例共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2-17岁;12例无明显临床症状,主因外伤或其他原因就诊偶然发现;9例主因间歇性钝痛或运动后局部疼痛就诊.结果 21例FCD共28个病灶,均位于长管状骨,其中股骨远侧干骺端18个,其次分别为胫骨近端5个,胫骨远端2个,肱骨干2个,腓骨近
目的 探讨320CT冠状动脉造影中自动追踪智能触发、手动触发技术在心律不齐患者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东芝Aquilion One CT机,Mallinckrodt高压注射器,造影剂选用优維显Ultravist 300.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临床疑证冠心病进行冠脉CTA检查患者200例,分成两组,各100人,患者年龄25~84岁,检查前测量体重、心率、血压,严格排查禁忌症,心率≥90次
目的 总结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5年收治的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资料,其中5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8例均位于幕上大脑半球.1例CT为混杂密度,4例为囊实性病灶,附壁结节呈稍高密度.4例MRI T1WI均以低信号为主,T2WI及Flair为混杂稍高信号或高信号,DWI呈低信号.
目的 探究磁共振功能成像(3D-MRA序列、3D-CISS序列)在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自2014年2月到2015年12月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拟诊为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3D-MRA序列和3D-CISS序列扫描,再经过3DMRP、MIP以及min-MIP序列对图像进行处理,观察患者的三叉神经和周围血管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