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样本的蛋白质组学样品制备新方法

来源 :2016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U19872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基于生物质谱的高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发展迅猛。然而,复杂的质谱样品制备流程仍极大限制了它的推广与应用。传统的质谱样品制备流程包括细胞裂解、蛋白提取、蛋白酶解、肽段除盐四个基本步骤。这一制备流程耗时长,人力成本较大,而且样品损失严重、实验重复性不易控制。
其他文献
本文报道了一种以麦塔喇红为酶催化的底物测定癌胚抗原的新方法.该法以多孔泡沫镍为工作电极,用电化学方法沉积一层金,制成多孔的泡沫金电极,纳米磁性功能微球为固化癌胚抗体的表面,利用免疫夹心的反应原理捕获溶液中癌胚抗原和标记有辣根过氧化物酶的癌胚第二抗体.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抗原与抗体的结合物从样品溶液中分离.在含有麦塔喇红和过氧化氢的底液中,生成具有电活性的化合物,用示差脉冲伏安法进行测定,响应电流与
针灸可以治疗疾病,但其核心的治病机理尚未得到合理解释。随着生物传感器和纳米技术的发展,以及它们在生命科学中越来越多的应用,生物传感器和纳米技术的融合将为针灸医学提供支撑。本研究介绍了纳米针灸传感针的研制及其应用,重点阐述了如何将纳米生物传感技术与传统针灸针结合制备纳米针灸传感针,将制备的纳米针灸传感针直接插入活体实时监测穴位信号分子的动态变化,期望其能活体在穴检测生物活性分子,以试图探究针灸治病的
受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精神疾病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关注人民的精神健康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病人之间的个体差异,个性化医疗概念已经被提出,同时精神类疾病药物过度服用通常具有严重的副作用。快速的针对临床样本的精神类药物检测对于降低药物毒性,降低用药剂量和合理用药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文献报道了不同技术在生物样本中精神病类药物检测中的应用,包括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1],
生物体在环境有害因子电离辐射等的暴露下,会产生活性氧自由基.这些活性氧物种可以造成DNA许多形式的损伤,如碱基修饰、链断裂、链交联等,从而使DNA中遗传信息的稳定性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具有诱发肿瘤的潜在威胁.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被公认为是反映DNA氧化损伤较灵敏和稳定的指标.由于其在DNA 复制与修复过程中导致碱基错配,诱发DNA点突变,因此是一种反映致突变和癌变危险的很好的生物标志物
多巴胺是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神经递质,脑内多巴胺(DA)神经功能失调是精神分裂症和帕金森病的重要原因。因此,建立快速,灵敏,准确的分析方法测定其浓度对于神经生理学研究,疾病诊断及药物治疗有重要意义。
硫色满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高脂溶性的含硫结晶性物质,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良好的抗真菌活性,对酵母菌、霉菌、毛癣菌、小孢子丝菌、新型隐球菌等重要的病源菌都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中顺-6-氟-3-氯代亚甲基-硫色满-4-酮(CMFT),结构式见图1,毒性较低,可显著抑制H22肝癌细胞小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并明显延长S180腹水瘤小鼠的存活时间,具有较好的新药开发潜力,因此需建立简单易行的复杂生物基质中的C
石墨烯(GR)是一种具有二维结构的前沿电极材料,因其电化学稳定性高、电子转移速率快、比表面积大等优点成为科学界的研究热点[1~2].本文将CVD 制备的少层石墨烯片制成石墨烯平面电极(GPE),然后采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将GPE 电极置于2 mM K3Fe(CN)6、2 mM CoCl2.6H2O、0.1 M KNO3 的混合溶液中,在1.1 – 0 V 的电位区间连续循环扫描100圈,得到钴纳米
在治疗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过表达的乳腺癌时,细胞耐药性的存在使化疗方法的治疗效率下降。我们以乳腺癌归巢透膜小肽(PEGA-pVEC)和透明质酸(HA)为靶向介质以及摇铃型介孔氧化硅(rmSiO2)为框架设计了一种新颖的级联靶向纳米粒子(HACT NPs)用于siRNA与抗癌药物的靶向释放,以克服CTGF过表达乳腺癌细胞的耐药性来提高抗癌药物的疗效。
蛋白药物,特别是单抗和抗体偶联药物,以其靶向性、低毒性与高疗效代表了一类新兴药物。与小分子药物一样,蛋白药物在研发过程中也必须进行生物样本中的定量分析。过去,这个工作是用LBA(Ligand Binding Assay)方法来进行。
单细胞分析不同于传统的细胞群分析,有利于对单细胞的异质性进行研究。我们发展了一种基于大规模阵列微井捕获单细胞的微流控芯片技术,在一个PDMS芯片上制作出直径22μm左右的微坑阵列,可在4X镜下同时观察到8100个单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