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代谢后药物-中药现代化的一条新路

来源 :第三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h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描述的PAMD药物是以口服中药后体内的PAMC为先导化合物的新药研发的新思路。但是PAMC并不代表全部的中药的有效物质。因为中药的临床疗效可以不仅仅是吸收人血的那部分化合物的作用,未被吸收的那些化合物也可能通过调节肠道内菌群的活动而对人体的机能产生作用。因此以PAMC为基础的吸收代谢后药物并不一定能够重现原中药的全部药理作用。中药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以及肠道菌群活动对机体的影响是中药临床药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课题。这方面的研究与PAMD的开发有相辅相成的作用,两者的结合才能完整地体现传统中医药的临床药理活性。由于中药吸收代谢后药物的研发需要涉及多个学科和技术,在这个方向上的研究将带动中药药物代谢,药物化学以及药理学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同时,对中药复方给药后多个代谢后单体化合物共存的药理学和临床疗效的研究,将大大地加深人们对中医药配伍理论的理解并赋予现代生物医学的内涵。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包括生物活性检测在内的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注射用双黄连(冻干)为模式药,首先建立注射用双黄连(冻干)HPLC-ELSD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微量量热法,建立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生物热活性图谱,并提取相关生物热动力学参数(达峰时间T2m,Tj和抑制率1%),以相关系数法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HPLC-ELSD指纹图谱不易区分不同贮藏条件下样品之间的微小差异,特别是对生物
目的:检测及分析都江堰市徐渡乡川芎药材及栽培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分析川芎药材中重金属的来源途径.方法: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抽样药材及其栽培土壤中铜、铅、镉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采样区域内土壤中铜、铅含量均符合国家二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部分样品镉含量超过全国土壤背景平均值;川芎药材中铜的含量符合国家GAP药用植物标准,铅含量略微超标,药材中铜、铅含量均低于土壤中的铜、铅含量,镉含量较土壤中的高
目的:拟合成一种新型原白头翁素衍生物4-(4-氯苯甲基)-5-亚甲基-2(5H)-呋喃.方法:以蔗糖水解得到乙酰丙酸,产物酯化得到乙酰丙酸乙酯,以对氯苯甲醛和制备得到的乙酰丙酸乙酯为原料,经过Stobbe缩合、环合合成化合物4-(4-氯苯甲基)-5-亚甲基-2(5H)-呋喃.结果:得到的中间产物乙酰丙酸、乙酰丙酸乙酯经核磁共振氢谱分析确证,3-乙酰基-4-(4-氯)-丁-3-烯酸也经核磁共振氢谱、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索一种通过气味来区分中药材及其非法加工品的快速、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电子鼻技术对半夏样品检测、建模,数据通过化学计量学方法处理,建立了检测硫熏半夏的新方法.结果:结果表明该技术对半夏非法硫熏后的气味变化具有准确的识别能力,不同样品之间识别率较高.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样品无需前处理.
目的 建立菊参中Ca、Mg、K、Fe、Mn、Zn等元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测定其含量.方法:硝酸微波消解样品,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标准曲线法计算样品含量.结果:各元素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在95.3%~105.3%之间.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简便,准确,可用于菊参中Ca、Mg、K、Fe、Mn、Zn等元素的含量测定.
目的:临床观察和分析用藏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传统的藏医药理论为基础,结合我们多年的临床经验,对20例临床治疗的Ⅱ型糖尿病以口服藏药为主,饮食疗法、起居行为疗法为辅助疗法,进行治疗后观察其血糖和并发症改善情况,并且长期停用任何降糖药后监测血糖的情况.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后,不服用任何降糖药而血糖能控制在正常值范围的17例,占85%,血糖偏高时通过饮食和起居行为疗法进行调理可控制血糖
中国民族医药发源于少数民族地区,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传统.针对我国民族医药发展现状,在对民族医药发展的问题及困难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就民族医药发展的对策性问题提出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发展软环境,加强民族医药医疗机构的建设,创造工作条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民族医药的基础研究等政策措施。
本文从源自临床的几个中药基本问题入手,通过对中药标准的概念与范畴以及当今中药标准化研究的现状与问题的探讨分析,首次提出面向临床的中药标准化研究的重要设想.面向临床的中药关键科学研究的核心目标和关键就是要建立面向临床的中药标准体系,包括药性标准、品质标准、用量标准以及中药调剂操作规程(Good Usage Practice,GUP),"使质量标准更加贴近临床,使临床标准更有科学依据",为中医临床"用
会议
相伴毒代动力学是从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派生出来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它运用药动学的方法和原理来探讨毒性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性.随着创新药物开发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仅仅了解药物的毒性,更为迫切的需要了解其致毒机制及毒性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以便对药物的安全性做出更为科学和合理的评价,因此毒代动力学评价已逐渐成为创新药物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浅述了目前国内外有关毒代动力学评价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