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植物线虫病的防治技术

来源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pro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香蕉土壤线虫的为害状况,总结了香蕉土壤线虫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4类防治技术并列举了一些真菌和细菌防治根结线虫的实例.指出香蕉线虫病害的防治必须从选地、选种、选苗做起,推广无病害香蕉试管苗,实行科学施肥,保证水分的合理供给,加强田间管理,营造卫生清洁的生长环境,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是香蕉线虫病害防治的基础。以农业、物理、生物防治为主,高效低毒化学药剂防治为辅,着重控制始发期病虫害是香蕉健康生产的关键。试验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应从当地生产的实际出发,可操作性强、群众易掌握、效果明显才能成为易于大面积推广的香蕉土壤线虫病害防治技术。
其他文献
Zhejiang control of maize rough dwarf research groups collaboration research in 1988-1989 indicated that maize rough dwarf disease epidemic have a certain relationship with the small brown planthopper
Maize rough dwarf is very serious in corn planting reg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which is spread by small brown planthopper, Laodelphgax striatellus.In 2008-2009, we had inoculated small brown planthop
会议
本研究通过多个品种多点试验,明确不同品种抗性差异、不同播期玉米感染租缩病的规律,旨在为生产上玉米租缩病的防控提供依据.研究表明,目前缺乏防治玉米粗缩病的有效措施,当前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品种对玉米粗缩病抗性是有差别的,但通过参试的品种抗病性表现,虽然鲁单981、济单7号、天泰16、金海5号等几个品种较为抗病,但在病害易发病期播种,病情指数仍高达20-45,难于控制病害的为害,研究明确调控病害发生轻重的
本文通过对西瓜感染CGMMV后蔗糖含量及蔗糖合成途径中关键酶活性的变化,探讨了CGMMV对西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的变化趋势接种与未接种对照比较一致,授粉后到采摘期,蔗糖浓度呈上升趋势,但对照的蔗糖浓度始终高于接种处理,测定期间对照与接种处理除在授粉后7d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测定天数均差异极显著(P<0.01)。
本文于西瓜定植期对西瓜苗人工接种,于授粉后7~35d每隔7d取样一次,系统研究了大棚西瓜感染CGMMV后对其果实内丙酮酸含量极其代谢积累的有毒物质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接种CGMMV后可导致西瓜果实内丙酮酸含量大量积累,授粉后21d时接种处理丙酮酸含量达健康对照的2.51倍。授粉后35d时达健康对照4.09倍,且授粉后35d丙酮酸含量仍直线上升。也就是说接种CGMMV对西瓜植株果实均造成了不可
本文对辽宁省CGMMV有代表性的各分离物进行了全序列分析,同时将其与GeneBank里已知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较.通过构建TMV组病毒核昔酸的多聚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辽宁省各分离物同源性高,与韩国该病毒的西瓜分离物亲缘关系最近。据了解,辽宁盖州地区曾经大量使用从韩国进口的葫芦种子作为西瓜生产的砧木。因此辽宁CGMMV盖州分离物极有可能来自于韩国,在盖州大面积发生后又传至省内其他西瓜种植区。与日本的S
对于玉米粗缩病的预防和控制,玉米品种和调整播栽期是一项经济有效的措施,为了经济有效持续控制玉米病毒病的发生流行,进行了玉米主栽品种对玉米粗缩病的抗病性鉴定,从2年鉴定结果看,丹玉13,浚单18、苏玉糯2号等发病较重,株发病率达8.2%-20%,苏玉10号、农大108等品种发病较轻,株发病率为1.3%-2.7%。从田间玉米粗缩病自然发病调查结果看,苏玉10号、农大108等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因此,
为了探讨Ss-Int-like的RNAi沉默转化子致病力微弱的原因,用野生核盘菌菌株接种叶龄为8叶期的拟南芥(Col-0)叶片,并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分析了Ss-Int-like的表达情况。研究发现:相对于0hpi,Ss-Int-like在3 hpi的表达量下降,在6 hpi达到最高,9 hpi之后又有所下降。而接种到基本培养基(minimal medium)后,相比于0 hpi,S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