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百多年来黄河宁蒙河段泥沙沉积量的变化

来源 :2009年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erm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宁蒙河段主要穿行于断陷盆地中,近期淤积严重,同流量洪水水位抬升,洪灾和土地盐碱化问题加重。为了弄清该河段泥沙淤积长期变化过程,正确预测河段泥沙淤积变化趋势,以利制定合理的治河措施,本文利用河段来水来沙与河道淤积关系、气候要素与区域产沙关系以及古气候与古径流等相关资料,重建了宁蒙河段近500多年来年沉积量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1989年以前505年间宁蒙河道年均泥沙沉积量达0.48×108t/a,是第四纪期间的近5倍,也高于上世纪50至80年代宁蒙河道年均泥沙沉积量。因此黄河宁蒙河段是一个长期泥沙淤积比较强烈的河段。虽然近20多年来宁蒙河段年淤积量已高于近500多年来宁蒙河道年泥沙沉积量,但历史上也出现过连续25年河道淤积量高于近20多年的淤积量。
其他文献
浙江四明山是国内外驰名的风景名胜地。它位于上虞、余姚、鄞州、奉化、嵊州五市区境内,界于杭甬、上三和甬金三大高速公路之间,交通十分便利。因山体受北北东走向的深大断裂和北西西走向的区域断裂控制,主要山文水系沿断层走向展布。山势南高北低,最高点为位于嵊州境内的金钟山(海拔1012m),属于浙江东部低山丘陵区。本区出露的主要地层为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侏罗纪、白垩纪的火山凝灰岩、流纹岩、火山碎屑岩、砂砾岩、
浙江东部的四明山、天台山和大盘山地区,由流水作用形成的典型流水地貌,类型多种多样。韩同林将这些流水地貌说成是“冰帽冰川”作用遗迹。经考察研究,实则是流水地貌各种类型。所说的冰碛物,实则是坡积物和坡洪积物。
地貌图是反映自然资源、自然条件以及生态和地理环境的重要基础图件之一,是研究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灾害监测等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也是农业、林业、水资源等区划或规划、地域性工程建设,以及军事和科研部门与公众教育等必备的参考资料。经过三代人、持续30年的努力,一卷四开本的国际分幅百万分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貌图集》于2009年出版问世了。本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貌图集(1:1 000 000)》图集内容结构
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建立的岩石地层剖面记录展示了火山爆发、塌陷、复活隆起的演化过程,成为白垩纪破火山天然模型。在晚近地质历史时期所塑造的以流纹岩类为主的火山岩景观地貌具有层状-环带状结构特征,独具特色。第一级剥夷面高程900-1100m,著名的高山湿地-雁湖坐落于此。山顶面以下深谷陡崖环绕,峰丛与孤峰密集,显胜门、观音峰为其代表。第二级剥夷面高程在450-600m,以山麓缓坡、宽谷、方山为特点,裂点
受青藏高原在新构造运动中间歇式强烈抬升的影响,贵州也表现出间歇性持续上升的特点,这是云贵地区晚新生代发生的最重大的地质事件。强大的造貌营力奠定了贵州如今构造地貌的格架。通过总结贵州夷平面、河流阶地、喀斯特地貌的研究工作,探讨新生代贵州地区地表抬升的情况,旨在恢复贵州新生代地质演化过程,对于贵州构造地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应用沉积物、土壤C含量、孢子花粉等多信息源资料,结合14C定年,对黄河源区近2000年来的沼泽环境进行综合分析,揭示了古气候变化轨迹,构建了以沼泽湿地为代表的景观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高分辨率特征。区域环境退化是自然趋干叠加人类活动的结果,并导致湿地普遍退化。
本研究以沙盖黄土丘陵地貌为研究对象,以地貌形态对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含水量、土壤肥力的影响为研究目的。在神木县与东胜市交界的饮马泉小流域,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坡面进行了地形剖面和土壤层垂直方向的系统采样。每个样品进行了粒级、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有机质测试。经数据的分析模拟,得以下结论:①土壤粒级构成和物理性粘粒含量特征,可以指示研究区土壤的沙化程度和演化趋向,其具有向西北更干旱粗化方向过渡的倾向。②土
边坡地貌演化属于动力地貌学的核心内容,是Davis、Penck和King等经典地貌演化理论的重要基础元素。与边坡滑坡、崩塌、落石、水土流失等形式相比,整体性较好的岩质边坡平推演化机制是一种新的边坡地貌演化形式,包括陡崖侧向卸荷作用、基座吸水软化和陡崖宏观断裂破坏三方面。陡崖内部显著发育的卸荷岩体结构面及基座底部软质岩层是边坡地貌平推演化机制的基本条件,软质基座浸泡软化是边坡地貌平推演化机制的必要条
本文选择青海共和盆地威连滩坡地冲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沉积物样品采集和分析,结合1982年的航片和2006年快鸟影像数据,分析研究区地质历史时期风水交互作用的环境变化和坡地冲沟风水交互侵蚀的现代特征,结果表明:全新世初期,研究区由水成沉积环境逐渐过渡到风成沉积环境,并有小的沉积旋回,到了全新世中期,气候变得较温润,风沙活动减弱,风成砂逐渐生草成土,但弱砂质古土壤层较薄,从全新世晚期至今,风沙活
抛物线形沙丘是一种重要的风积地貌类型,其形态与演变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同时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对其研究有助于了解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地貌响应以及为防沙治沙提供依据。本文从抛物线形沙丘的形态类型、分布、成因、影响因素、动力过程及演变等几个方面回顾了近50年来国内外抛物线形沙丘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