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钨粉的制备与烧结

来源 :第五届海峡两岸粉末冶金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hldd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超声喷雾热换法制备的纳米WO<,3>,通过生氢气还原到WO<,2.90>再还原到钨的分步还原工艺,获得了平均粒度为19nm的钨粉.经软模成形后,用高温膨胀仪研究了纳米钨粉的烧结收缩规律.结果表明,纳米钨粉压坯在1 050℃开始收缩,1 210℃收缩速率达到最大,到1 500℃收缩基本完成.最终得到相对密度达到92.9%,晶粒尺寸10μm左右的烧结钨材.
其他文献
用一个新的粉体压制方程研究了由AlO粉和铜粉组成的混合粉末的压制性能.主要研究了两个体系:AlO(40~50μm)+Cu(15~25μm)体系和AlO(40~50μm)+Cu(30~40μm)体系.这两个体系的陶瓷粉末粒度相同,而金属粉末粒度不同.测量了在不同外加压力下制取的压坯的密度.采用MATLAB软件求解超限定方程组,计算出方程中所含的三个参数的值,定量研究了这三个参数与体系中陶瓷含量的关系
近净成形工艺不仅降低加工成本和原料费用,还使生产形状复杂、用压制方法不能生产的零件几何形状成为可能.本文介绍了近净成形在硬质合金工业中的应用状况.
综述了利用机械合金化和粉末冶金法制备铜基形状记忆合金的方法,探讨了利用纳米弥散强化粒子提高铜基记忆合金屈服强度,抑制再结晶,保持变形时产生的织构及其组态类型达到提高形状记忆应变的目的.
借助XRD、DTA等分析手段,研究了FeSiB块淬带的热稳定性及球磨后高压烧结条件对块体合金的相对密度和晶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1)FeSiB非晶合金α-Fe相的初始晶化温度为469.93℃,第二相的起始晶化温度为509.37℃;2)在5.5GPa、440s烧结条件下,经球磨的FeSiB非晶粉末在P=1 084~1 207W时,晶粒尺寸在12.2~14.2nm之间,P=1 207W时,获得了相对
采用固相法合成了铝掺杂的尖晶石LiAlMnO(x=0~0.4).通过X射线衍射和粒度分析对LiAlMnO的物相与粒度分布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铝掺杂对材料的充放电行为和电子电导率的影响.物理分析表明,合成的LiAlMnO均为纯尖晶石相,掺铝量对颗粒的粒径无明显影响.充放电性能测试表明,随着铝的掺入,材料的充放电循环性能得到改善,铝含量越高,循环过程中的容量衰减越小.而电子电导率测试结果表明,掺铝后降
通过机械合金化由合理配比的MoSi、钼和铝粉末合成Mo(Si,Al)粉末材料,用X射线衍射击分析了相的变化和粉末的晶粒度,用电镜扫描观察球磨得到的粉末形貌与粒度,并根据Burgio模式估算了生成Mo(Si,Al)相的球磨能.结果表明:MoSi、钼和铝混合粉高能球磨5h生成MoSi和Mo(Si,Al),没有单质粉末剩余,也无Al-Mo中间相产生;球磨40h得到的粉末粒度接近纳米极,晶粒度在21~40
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钛基体表面生长出一层致密的、结合良好的金属磷酸盐生物陶瓷膜,考察了微弧氧化时间与电流对生成陶瓷膜的影响.并借助XRD、S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该生物陶瓷膜的物相组成和表面形貌特征.结果表明该金属磷酸盐生物陶瓷膜主要物相是CaTi(PO)(CTP).该技术与粉末等离子喷涂技术相比,具有流程短、能耗小、易于实现的优点.
锂离子电池由于工作电压高、自放电率低、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而广泛应用于便携式设备.与锂钴氧相比,锂锰氧以价格低廉、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种更有吸引力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但比容量低和高温循环性能差是长期以来困扰锂锰氧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技术难题.采用机械化学活化法制备前驱体合成了多元稀土掺杂锂锰氧材料,研究表明,用稀土修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掺杂锂锰氧(LiMnREO,0.95≤x≤1.1,0≤y≤0
掺入草酸铜之后,DMcT/PAn复合正极材料的氧化还原峰电位差和电化学阻抗大大减少,氧化还原峰电流增加,首次放电比容量也由186mA·h/g增加到298mA·h/g,经50次循环后,容量衰减率由68.8%减少酸37.3%.研究结果表明草酸铜掺杂加快了DMcT/PAn复合材料的氧化还原反应,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和改善了其循环性能.
报导有关旋转电极法(Rotation Electrode Process,REP)制造FeAlNd软磁合金粉末(X/10=0、2 000、4 100、8 300、11 300、17 600)的软磁性质.首先以气氛保护电弧熔炼炉(Arc Melter)制作FeAlNd合金铸锭,而后施以均质化退火.将退火后的铸锭焊于低碳钢棒上,连接正极,以2 000r/min转速进行制粉.实验结果发现,铌含量会影响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