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部分地区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胶原蛋白基因缺失变异分析

来源 :2016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我国主要对虾养殖区的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胶原蛋白基因(wsv001)蛋白结构变异情况,本研究以2015年13个省市发病地区采集的57份WSSV阳性样品为模板,用特异引物对目的片段进行扩增,连接转化扩增片段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显示,57份WSSV阳性样品中,扩增出现条带的样品共有18份,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扩增的wsv001片段所编码氨基酸出现三类变异,包括18个氨基酸小片段缺失,121个氨基酸大片段缺失以及氨基酸插入,此外还有8个氨基酸存在突变。结果 表明,我国不同地区wsv001基因及其编码氨基酸,存在明显缺失变异。对wsv001蛋白结构缺失变异的分析为进一步对其蛋白功能和WSSV毒株毒力以及WSSV对环境适应能力的研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选择三种不同的蓝耳病疫苗(高致病性两种、经典一种)及一种猪瘟疫苗,通过不同时间的免疫组合,采用IDEXX猪瘟及蓝耳病抗体检测试剂盒对猪瘟抗体及其蓝耳病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显示:YB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产生蓝耳病抗体最高,变异系数最小,BL经典蓝耳病疫苗对猪瘟抗体干扰作用最小;蓝耳病疫苗在猪瘟疫苗之后免疫,三种蓝耳病疫苗的抗体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蓝耳病疫苗的免疫在猪瘟免疫之前,对猪瘟抗体、
传染性胰腺坏死(IPN)是给虹鳟养殖带来直接经济损失的一种高致死性疾病.课题组于2013年在中国云南省某鲑鳟鱼养殖场疑似感染IPN的濒死虹鳟仔鱼体内分离获得一株传染性胰腺坏死毒,命名为ChRtm213.本研究获得了IPNV-ChRtm213完整基因组序列,并与世界范围内其他IPNV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 表明,ChRtm213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包含一个A片段(3099 bp)编码多聚蛋白VP2-VP4
自2009年以来,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其发病快,死亡率高,流行面广,给对虾养殖业造成极大的损失.本文从疑似患AHPND的中国明对虾体内分离得到一株细菌,经细菌的16S rDNA基因序列及生理生化分析,鉴定该株细菌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PCR检测该菌株具有pirA和pirB基因.使用该菌对中国明对虾进行了急性浸泡感染实验,感染后6h
TRIM(tripartite-motif protein)家族是机体先天性免疫的重要成员,参与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凋亡、肿瘤抑制、抗病毒等过程。本实验利用PCR方法克隆了草鱼TRIM32基因的编码区全长,共1980bp,编码660个氨基酸。草鱼TRIM32具有TRIM家族典型的3个结构域,与斑马鱼TRIM32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较高,遗传进化分析也聚为一支。间接免疫荧光、Western-blotti
从辽宁盘锦盐碱地区的水域中分离筛选到了46株产酸细菌,并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初步鉴定,分析了其产酸能力,初步摸清了该地区产酸细菌的主要组成类别,评估了上述菌株对盐碱地水质pH的调控作用.结果 表明,在46株产酸细菌中,乳酸菌有19株,占绝对优势,其它为葡萄球菌属14株,弧菌8株,芽孢杆菌属3株,嗜冷菌属1株,微小杆菌属1株.菌株发酵结果表明,上述菌株中有9株
细胞自噬在抗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kidney and spleen necrosis virus,ISKNV)和鳜弹状病毒(Siniperca chuatsirhabdovirus,SCRV)是对鳜养殖业危害极大的两种病毒。本实验以ISKNV和SCRV高度敏感的鳜鱼脑细胞系(CPB)为模型,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自噬相关结构,免疫印迹检测鳜微管相关蛋
[目的]旨在了解我国海水养殖源弧菌酰胺醇类药物耐药表型和分子机理.[方法]从前期分离的300株海水养殖源弧菌中挑选出42株对氟苯尼考低敏感的菌株,再次纯化和鉴定;测定了这些菌株对酰胺醇类药物(氯霉素和氟苯尼考)的敏感性;利用PCR扩增测序的方法检测了这些菌株的常见酰胺醇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包括:氯霉素素乙酰转移酶基因(cat1、cat2和cat3),外排泵基因(floR、cmlA、pexA、fex
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是中国养殖鲑鱼的常见疾病。在这项研究中,将虹鳟的单链抗体库(scFv)和中国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PNV) ChRtm213株的病毒蛋白VP2通过细菌展示技术共表达。然后通过流式细胞术(FCM)进行IPNV特异性抗体的筛选。经过三轮筛选,利用随机挑选单菌落的方法,获得了2株具有不同的荧光强度(MFI)的单链抗体克隆。将IPNV特异性的scFv抗体进行体外克隆、表达和纯化。结果 显示
本文章对的中草药进行了亚慢性毒性试验,为其在养殖应用上提供理论依据.将黑豆、当归、黄芪、板蓝根、金银花等中草药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成复方中草药制剂,再按0%、1%、3%、5%的比例添加于罗非鱼商品饲料中,连续投喂30天,对中草药应用于养殖罗非鱼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表明:(1)罗非鱼的增重率与中草药的添加剂量呈正相关关系;(2)三个添加剂量下,中草药对罗非鱼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白蛋白、总
中华鳖出血症病毒是引起中华鳖出血症的高致死性病毒。本文就该病毒引起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肝损伤的分子病理学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解剖学特征显示该病毒引起中华鳖肝、脾、肾、肺、肠等组织均有不同程度充血;病理组织特征进一步显示肝、脾、肾、肺、肠等组织出现明显的病变。通过ITAQ技术对肝组织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检测到252个差异蛋白;GO富集分析和KEGG通径分析初步揭示TSHSV感染中华鳖后引起病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