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合预报的淮河流域2007年汛期洪水预报个例研究

来源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therz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基于集合预报的淮河具有行蓄洪区流域洪水预报及早期预警模型。在洪水预报中引入数值天气预报可以延长洪水预报的预见期。对于中期预报,应用预见期内的降水预报,是延长洪水预报预见期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现行的降水预报方法对于中期的定量降水预报(15 天内)主要依靠数值天气预报(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简称 NWP)。随着近年来的数值天气预报水平逐渐提高,利用定量降水预报来延长中期洪水预报的预见期、实现洪水早期预警已经成为可能。“单一”的确定性数值天气预报模型,由于初值误差、模式误差以及大气自身的混沌特性,其数值预报结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洪水预报中,直接使用“单一”模式的预报结果,仅追求提高模式分辨率,期望以此改善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报能力,可能会将数值天气预报在洪水预报领域的应用引入一个误区,导致洪水预报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集合预报采用多模式和多分析集合预报技术考虑初始场的不确定性和模式的不确定性,避免“单一”确定性数值天气预报结果易存在的预报误区。THORPEX 项目支撑的THORPEX Interactive Grand Global Ensemble(TIGGE)集合预报目的是建立全球交互式预报系统。本次研究以淮河流域为试验流域,以TIGGE 集合预报(加拿大气象中心(简称CMC,集合成员数为15 个)、欧洲中尺度天气预报中心(简称ECMWF,集合成员数为 51 个)、英国气象局(简称UKMO,集合成员数为24 个)、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简称NCEP,集合成员数为15 个))驱动构建的水文与水力学相结合的具有行蓄洪区流域洪水预报模型以达延长洪水预报的预见期,新安江模型用于降雨径流计算、一维水动力学模型用于河道洪水演算,实现洪水预报及早期预警。为了进行比较,同时采用地面雨量计观测降水驱动构建的洪水预报模型,对2007 年淮河汛期洪水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基于TIGGE 集合预报驱动的洪水预报预见期延长了72~120 小时,证明了TIGGE 集合预报可以应用于洪水预报及早期预警。
其他文献
本文以广州市环境监测站2007 年1 月~2009 年12 月监测的空气污染指数(API)以及SO2 、NO2 、PM10 等污染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广州市空气污染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它们与常规观测的地面气象资料之间的关系,建立了API 指数以及SO2 、NO2 、PM10等污染物的预报方程;且分析和确定了造成广州严重空气污染的典型天气类型和相关指标;结果表明:(1)广州市2007-2009 年3
边界层作为地面与自由大气的过渡带对人类活动影响很大。边界层湍流结构尤其是夹卷层的湍流特征,是边界层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对于加深对边界层的认识以及研究边界层参数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边界层的研究中,人们多数是通过外场观测和计算机数值模拟。但是外场观测耗资巨大,重复性很差,计算机模拟的结果也需要实际观测数据进行验证。相对于以上研究手段,室内模拟实验由于其稳定性、可重复性和容易实现等优点,是一种很好
为进一步研究珠三角地区夏季典型雷电天气系统影响下降水微物理特征,选取了 2008 年6 月13 日锋面过程和6 月25 日台风登陆过程所引起的两次降水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Parsivel 激光降水粒子谱测量系统获取的雨滴尺度谱和速度谱的观测信息,对这两次降水的雨滴谱特征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锋面和台风影响下的两次降水过程中雨滴平均立方根直径的大小基本相当,分别为1.14mm 和1.
使用广州地区气象资料,重点研究了2010 年广州亚运会期间的灰霾天气特征,结果是:2010 年11 月广州出现灰霾天气5 天,较近年平均情况明显偏少,但2008-2010 年的污染气象条件分析表明,2010 年的扩散条件较2008 与2009 年均较差,说明2010 年亚运会前期的各项减排措施取得明显成效。作为对照,自20 世纪80 年代初开始,广州地区的能见度急剧恶化导致灰霾天数增加,在10 月
本文利用2005 年10 月20 日在石家庄、邯郸及2005 年10 月23 日在石家庄、渤海湾区域二架次的飞机探测资料,初步分析了渤海湾及石家庄、邯郸上空的气溶胶粒子数浓度、粒径、粒子谱垂直分布特征,并对石家庄至渤海湾及石家庄至邯郸水平飞行时段的气溶胶粒子数浓度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地气溶胶粒子数浓度、粒子平均直径随高度的分布有不同特点。渤海湾上空,650~1050 米高度内粒子数浓度随高
冰云(cirrus)的形成和存在可以影响对流层上部的辐射传输以及水汽状况,也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目前对冰云形成的认识还很少,模式中对冰云的模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大尺度气候模式。近几年,NCAR 的大气模式CAM、GFDL 的大气模式AM、德国马普所的模式ECHAM 等模式开始引入了基于物理过程的冰晶参数化方案取代原有的经验公式,改进对冰云的模拟。大气模式GAMIL(Gri
云与地球大气环流之间的反馈作用对全球的天气和气候变化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高度的云有着不同的辐射强迫作用,定量测量云垂直结构的地理分布和变化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2006 年7 月至2009 年2 月的CloudSat 2B-GEOPROF-LIDAR 产品资料,分析了中国及周边地区(0oN~ 60oN, 70oE~140oE)的云垂直结构分布特征,并根据气候特征地域差异从该
本文通过对杭州双圈滤纸有限公司2011 年生产的80 克快速定性分析滤纸的检定,给出了水滴直径d 与色斑直径D 的检定曲线。其相关系数r=0.99979 和r=0.9984 时,d 与D 的关系非常显著。可建立指数方程:d=0.33672D0.75386, m=0.02525D2.19579。
本文拟将杨景梅、邱金桓提出的地面湿度参量计算整层大气可降水量的方法,用于东北地区的整层大气可降水量的分析,为了验证此方法是否适用于小范围整层大气可降水量,用N30°-N50°,E110°-E130 °范围内10 个探空站地面露点温度资料,计算整层大气可降水量,并与探空资料计算整层大气可降水量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表明两者相关性较好,可以将此方法用于实际业务工作中。文中还利用此方法,对2010 年4
采用液相共沉积方法,在常温常压下制备了纳米碘化银铜固溶体粉体。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 射线衍射仪分析和观察了该纳米粉体的晶体结构、相结构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纳米碘化银铜粉体的晶体结构为β-相,无明显团聚;随铜掺入量的增加,粉体粒径尺寸减少,晶格参数逐渐接近冰晶的晶格参数。该粉体有望成为催化效果良好、成本相对低廉的人工影响天气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