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非正常断裂原因的分析

来源 :2012国际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CCATM2012)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uufhuh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工厂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钢棒,在正常使用的过程中,未达到使用期限便出现断裂,为了分析其非正常断裂的原因,本文以断口试样为对象,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直读光谱仪、万能材料试验机,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并深入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的断裂与材料表面氧化铁皮压入及冶金缺陷有关。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利用透射电镜衍射系统分析无间隙原子钢第二相的对称性,精确测定了FeTiP相的结构,结果显示FeTiP相为六方结构,空间群与Fe2P相同,经测定晶格常数为a=0.6339nm,c=0.32696nm.
本文利用Nb18Si-xHf(x=0,1,3,5,7)系列合金,在1250℃/3h/大气环境中进行高温氧化,对铪提高铌硅基合金高温抗氧化性能的机理进行探讨。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随着Hf含量的增加,合金基体组织得到细化,改善氧化膜中不同氧化产物界面的应力状态,增加氧化膜的完整性,提高铌硅基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弥散分布的HfO2阻碍氧在氧化膜中传质,降低了氧化膜的生长速度,提高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
对发生严重脆化的15CrMoR(H)钢封头进行了SEM、金相组织以及TEM的分析,结果表明:热加工工艺不规范造成的铁素体晶内大量的滑移线、晶界碳化物颗粒的析出、以及粗大的渗碳体颗粒导致了材料的低温脆性断裂。通过热处理工艺改进试验,可以消除脆化,并使性能达标。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对材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如要获得高标定率的菊池花样,样品的制备非常重要。本文采用电解抛光法和机械氧化物抛光法对F620进行EBSD样品制备,详细介绍了实验过程及参数设定,并利用微分干涉、表面粗糙度测量等技术对制备的EBSD样品表面质量进行观察,对两种制样方法的效果给出初步的评价。结果表明,在合适的实验参数下,两种方法都可以制备出较好表面质量的样品。
针对大型复杂铸件螺母柱片出现的重大质量问题,采用定位解剖方法,通过从宏观到微观全面试验分析,明确铸件各部位宏观分布、内在质量情况,研究确定内部缺陷及表面裂纹缺陷性质及产生原因。结果表明:铸件低倍截面上部致密度、均匀性良好,中部以下区域,铸态偏析严重并伴随不致密性疏松缺陷,而齿牙表面裂纹并非是裂纹性质,而是属类似裂缝的狭孔,是分散缩孔一种,裂缝型狭孔的产生与氮化物偏析附着有关联。据此可有的放失的改进
本文提供了一种用于滑石粉中石棉检测和确证分析的振筛富集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实验选择了经X射线衍射法检测含有疑似石棉的滑石粉样品,采用400目振筛法富集滑石粉中的石棉纤维,通过电子显微镜法比较了富集前后的石棉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振筛富集技术可以提高滑石粉中石棉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验方法简单、准确,快速,可广泛应用于滑石选矿及食品、药品、化妆品级滑石粉中石棉的检测确证分析中。
为研究二氧化锰矿预处理过程中的低温分解行为,采用热重分析仪在5个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对MnO2进行热重实验,并通过物相分析验证了热重实验结果及反应推论,应用图解微分法及差减微分法对两步反应动力学求解,得到两步分解反应的机理函数.实验及分析结果表明,MnO2升温过程发生了两步反应,第一步反应产物为Mn2O3,第二步反应产物为Mn3O4;图解微分法所求得的动力学表达式更接近于真实反应机理,第一步反应E值
65#硬线盘条在拉拔中断裂缺陷,本文对拉拔断裂的盘条进行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夹杂物进行分析,对65#钢连铸坯进行低倍分析.结果表明:拉拔断裂盘条的基体组织为索氏体+铁素体,基体组织正常,化学成分符合标准要求.65#硬线盘条拉拔断裂的主要原因是盘条存在表面裂纹,中心偏析、局部索氏体晶粒粗大,盘条中的存在高级别的硅酸盐类夹杂物也会引起拉拔断裂,提出了解决问题措施.
Q345B热轧带钢在冷弯时出现开裂,采用金相显微镜和电子探针等对开裂试样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冷弯开裂试样的板厚1/4处存在较多硫化物夹杂和明显得带状组织;分析认为夹杂物较多、带状组织级别较高是产生冷弯开裂的主要原因。
本文利用光学及电子显微镜等仪器,对起源于高碳钢线材外表面和线材内部的两种断裂形式的宏观、微观特征及断裂原因进行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