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纤灵Ⅰ方对小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干预及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第十二次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wei33308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抗纤灵Ⅰ方对小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干预效果,探讨抗纤灵Ⅰ方干预血吸虫肝纤维化的可能分子机制,为抗纤灵Ⅰ方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日本血吸虫尾蚴经皮肤贴片感染昆明小鼠,建立血吸虫病早期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将建模成功小鼠用吡喹酮药物连续杀虫治疗后分为抗纤灵Ⅰ方低、中、高剂量组;抗纤灵Ⅰ方的丹参加味方低、中、高剂量组,同时设秋水仙素治疗对照组、蒸馏水空白对照组、肝纤维化阴性对照组和肝纤维化模型对照组.各实验组连续灌胃治疗8 周,收集各组小鼠肝脏,测量肝组织虫卵平均肉芽肿面积,HE 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 分别检测肝组织内Ⅰ、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以及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表达量,比较各组间的蛋白表达差异,探究抗纤灵Ⅰ方干预血吸虫肝纤维化的可能分子机制.结果: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建模成功后可见小鼠肝脏汇管区有大量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形成及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可明显减少肝组织虫卵平均肉芽肿面积(P<0.05);免疫组化与免疫印迹试验结果显示,抗纤灵Ⅰ方与其丹参加味方中、高剂量组干预后小鼠肝组织内的Ⅰ、Ⅲ型胶原以及TIMP-1 表达显著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1 表达显著增加(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但抗纤灵Ⅰ方与其丹参加味方之间的干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纤灵Ⅰ方与其丹参加味方对于小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两者在疗效的差异方面无统计学意义;抗纤灵Ⅰ方对小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干预的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肝组织内Ⅰ、Ⅲ型胶原和TIMP-1 蛋白的表达,增加MMP-1 酶的表达来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中药藤黄和同属植物中所含的藤黄酸及其类似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其抗肿瘤机制的多样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我们前期报道了云南藤黄来源的天然化合物oblongfolinC 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的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本课题将深入研究oblongfolinC 在抑制人肠肿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应用Ettan 2D 蛋白质双向电泳系统,对oblongifolin C 处理前后的细胞裂解液
目的:如何阐明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的作用机制,是从中药中开发抗癌新药的关键步骤之一。我们在前期研究中发现,从云南藤黄中分离得到的PPAP类化合物OblongifolinC(OC)具有多种抗肿瘤活性,其作用机制包括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自噬及抑制转移等。然而,其作用的具体蛋白质靶点还不清楚。我们在本课题中运用多种技术,找到了OC的作用靶点,为进一步通过化学修饰开发新的OC衍生物成为新的抗肿瘤药物提供
会议
会议
会议
目的:细胞周期阻滞、抑制细胞增殖或诱导肿瘤细胞死亡是抗肿瘤药物的主要作用方式.本课题组前期在对中国产藤黄属植物进行筛选研究中发现,从植物大苞藤黄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Isobractatin(YPA)对细胞自噬与凋亡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本项目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YPA 调控周期阻滞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1.阐明YPA 对细胞自噬的影响.1)采用荧光显微镜成像的方法在稳定表达GFP-LC3 蛋白的H
会议
目的: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临床治疗肿瘤的手段主要有放化疗和手术.放化疗存在着毒副作用大等缺点,手术治疗易复发.因此寻找疗效好且毒副作用小的药物迫在眉睫.课题组前期研究显示,怒江藤黄中分离得到的新化合物Nujiangexathone A(NJXA)在宫颈癌细胞株中具有细胞毒性,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论文通过现代分子生物技术,从分子、细胞、组织和器官水平深入阐明NJXA 抗宫颈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