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及颅底低度恶性肿瘤的初步探讨

来源 :第十四届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及颅底低度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总结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及颅底低度恶性肿瘤切除术病例6例,其中腺样囊性癌2例,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软骨肉瘤3例。
  结果:
  根据内镜检查及术后影像学检查证实6例肿瘤全部切除,1例腺样囊性癌术后未行放化疗,2年后复发,其他病例术后随访未发现有复发。
  结论:
  对于鼻腔鼻窦及颅底的低度恶性肿瘤,通过鼻内镜手术是可以达到完整切除的效果,但需对病例进行谨慎筛选。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卡维地洛、倍他乐克治疗小儿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耐受性及安全性并进行比较。结论:卡维地洛、倍他乐克在治疗小儿扩张型心肌病中,可改善心脏收缩功能,逆转心室重塑,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及较好耐受性。在耐受性及安全性方面,可能卡维地洛好,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将进一步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研究以证实。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利用双极射频消融钳隔离双侧肺静脉,治疗单纯性房颤的护理配合方法。结论:护士熟悉胸腔镜器械及耗材、熟悉手术相关步骤,术中密切配合,严格无菌操作,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目的:总结儿童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镶嵌治疗的护理经验。  方法:6例HOCM患儿,术前跨左室流出道压差(LVOTG)≥80 mm Hg,2例采用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治疗,4例采用室间隔心肌切除术(SM)治疗。术后随访时间1~18(9.34-8.1)个月。对接受镶嵌治疗患儿,术前做好家长的心理支持工作,对患儿用药密切观察;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氧疗、呼吸道护理。  结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应用。方法:了解住院病人的心理需求及人性化护理模式下指导的相应护理措施与方法。结果:进行人性化护理可让病人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结论:护理人员只有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把自己置身于病人的角度,才能为病人提供真正的人性化护理服务。这种护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有助于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和持续改进,有助于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目的: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规范临床护理工作,保障医疗安全。方法:转变服务观念,改变护理工作模式,落实基础护理,拓展专科护理内涵,强化健康指导,完善护理质控,实行绩效考核,使护理工作得到持续改进。结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的开展,有利于提高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护理质量及护士的综合能力,最终达到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的效果。
目的:总结妊娠合并心衰病人行瓣膜置换术的护理经验。  方法:对该科2005年6月至2011年12月共4例妊娠合并心衰病人行瓣膜置换术的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4例妊娠合并心衰行瓣膜置换术的病人均治愈出院,胎儿均存活。其中三例病人择期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均分娩出正常婴儿;另一例要求引产;在全麻下剖宫取胎术。胎儿外观发育无畸形。  结论:妊娠期孕妇进行瓣膜置换是一种复杂、难度高、危险
1例外伤所致室间隔多发性穿孔病人在CCU经过积极的扩冠,利尿,使用IABP等抗心衰治疗以及加强心理护理,严格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外伤所致室间隔穿孔发病率低,在贯穿性心脏损伤中约占4.3%,但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外科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一般认为伤后8~12周是室间隔穿孔修补的最好时机。不仅可以使心脏挫伤和胸部损伤复原,减少围手术期心律失常和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发
总结23例婴幼儿主动脉弓离断的术前护理。术前护理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呼吸道护理,维持心功能稳定,积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密切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早发现异常。严密监测上、下肢血压,积极维护心、肺等各个重要脏器的功能,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可有效预防术后各种并发症,提高患儿救治效果。经过适当的内科治疗和护理后,所有患儿的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有利于患儿顺利过渡到手术,有利于手
目的:  探讨降低合并支气管哮喘鼻息肉/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风险的措施。  方法:  分析1999年6月至2007年3月对48例合并支气管鼻息肉/鼻窦炎患者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情况。  结果:  全组患者麻醉平稳,术中无哮喘发作;46例顺利度过围手术期,1例于术后拔管后哮喘发作。  结论:  选择合适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精细的手术操作、细致的术后复查、同时加强与兄弟可是的合作,特别注意控制适当的麻醉深
目的:  通过报道1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经鼻内镜改良Lothrop术后修正手术的治疗过程,结合文献复习,探讨经鼻内镜改良Lothrop手术的技术要点和修正手术的适应征。  方法:  1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男性,43岁。在实施经鼻内镜改良Lothrop手术后6月,患者因瘢痕形成导致额窦引流口闭锁,发生术后额窦炎;行修正手术,经密切随访及鼻内镜下术区干预,额窦引流通道稳定开放。  结果:  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