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后备种猪的适应性隔离饲养管理

来源 :2006中国猪业发展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l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生猪生产和流通渠道日益增多,猪场的种猪更新就是一件重要的日常工作,一个规模母猪的猪场,每年要更新种猪三分之一还要多,有的猪场基于市场的变化(对体型外貌的要求),经常调整引进种猪,造成多场及频繁引种猪,猪群来源混杂,这对生产安全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尽管有一些猪场,在引进种猪之前进行考察,甚至采血化验,但年年如此,不仅很麻烦,而且一旦出现疏漏,就会给以后的生产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常常有每引进一次种猪,生产就受到一次打击的事例,这说明引种是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猪病是病猪带来的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但又不可能不引种,基于多年的实践,认为在引种群与生产群之间必须架起一座桥梁,这就是后备种猪引种适应性隔离饲养管理.而猪场健康群体的建立,母猪群的健康首当其冲,也是一个猪场生产效益的最终保障.
其他文献
近年来弓形虫病的发生越来越多,作为人畜共患病,这不仅表现在人群中弓形虫血清阳性率的增高方面,同样表现在养猪场的巨大经济损失方面.卫生部5月16日上午发布了,北京弓形虫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9.615%和3.5%,全国抽样的平均值为7.88%.在猪场方面,根据笔者在临床的观察,存在弓形虫的猪场,首次暴发,保育及育肥的发病率可以达30~50%,如果发病后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预防及治疗,病死率可高达50~70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养猪生产国家,由于频繁地从国外引进种猪,把国外的猪病,特别是我国原来没有发生的猪病也引进来了,这一类新发现的传染病快速传播并难以控制,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损害,威胁养猪生产的安全和食品安全.目前我国的猪病流行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猪传染病的种类增多.以1996年开始的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为标志的新病出现之后,多种病毒性猪病,如伪狂犬、圆环病毒等不断出现,极其严重地威胁养猪
湖北省畜牧良种场利用老英系大白群体为主要育种材料,注意引入外来血缘,选育了桑梓湖大白猪Ⅰ系;2003年和2004年连续两次从加拿大引进的大白猪,以其为基础群组建了桑梓湖大白猪Ⅱ系,为了充分发挥桑梓湖大白猪各方面的优良性能,开展综合利用,对桑梓湖大白猪Ⅰ系和Ⅱ系的生产性能进行了观察比较,本文将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进行了报告。
自2001年5月,在江、浙、沪、豫、鲁、鄂、赣、粤和香港等广大地区,猪病带来的损失较严重,华东地区损失更为严重.猪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母猪流产、死木弱增加;母猪乏情、断奶到发情间隔延长;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死亡率上升,约在45日龄开始,呼吸困难、下痢;育成育肥阶段,呼吸系统疾病严重;育成育肥猪死亡率上升以及关节炎.剖检的主要发现是严重的胸膜炎、腹膜炎,肺部的不同性质的病变,脑膜炎,淋巴结的出血和水肿,
现代养猪生产中,繁殖性状和胴体性状同属于种猪最主要的经济性状.繁殖性状直接关系到养猪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高低.选择降低背膘厚会提高瘦肉率,选育效果十分显著.但背膘厚的降低会不会带来繁殖性能的下降,业内有不同的说法和意见,针对此问题,2001年3月~2005年10份期间,根据100千克体重活体背膘厚把351头美系大白后备母猪分成4组,分别测定背膘厚、记录配种和繁殖成绩,观察100千克体重活体背膘厚
为了研究桑梓湖种猪的胴体品质,2006年元月,邀请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的专家组到场对桑梓湖长白猪、大白猪和杜洛克种猪进行现场屠宰并进行胴体品质测定,本文将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进行了报告。
种猪测定起源于丹麦,丹麦早在1909年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后裔测定站,并通过系统的后裔测定成功培育了世界上著名的瘦肉型品种--长白猪.我国于1985年在现在的华中农业大学建立了国家种猪测定机构一武汉种猪测定中心,这标志着我国种猪测定工作已步入正常轨道,向正规方向发展,国内的一些大型种猪育种场先后都在场建立种猪测定场.
母猪群是猪场生产的核心,母猪的繁殖水平是猪场生产水平最基本的标志,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在一定意义上来讲,养猪技术的关键环节是会不会养母猪,会不会养整群的母猪,而尤其是在夏季.夏季由于高温影响,如果饲养管理措施不得力,热应激对繁殖性能产生极大的影响,直接导致母猪配种妊娠率低,难产增多、产程加长、产仔少,死胎多、产后不食、哺乳仔猪死淘率高、母猪断奶后发情不及时,配种困难等.本文分析了影响母猪繁殖力的原
哺乳仔猪教槽料是训练仔猪开始采食的人工饲料,现在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种为粉状人工乳料,一种为颗粒料.本试验目的是分析粉状人工乳料与颗粒料在仔猪教槽阶段对仔猪的生长性能与消化性能的影响,为选择适合哺乳仔猪的教槽料奠定基础.
品种改良是提高养猪生产效率的关键,随着育种科学技术发展、贸易国际化以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开发优质高效特色猪业产品显得十分必要,猪种改良逐渐从品种选育、杂交利用转向培育专门化品系和配套系杂交.培育配套系是当今世界猪育种科技先进的方法,通过培育专门化品系和配套系杂交,不仅比一般杂交利用更具有适应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满足生产者对高效养猪生产和消费者对猪肉产品优质安全的需求等优势,而且,又能提高产品规格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