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RH带状双天线的间距对等离子体耦合特性的影响

来源 :中国核学会2011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ge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能量一次吸收假设、等离子体平板模型和三维天线模型数值模拟了离子回旋共振加热时带状双天线与等离子体的耦合过程,分别得到了天线的辐射功率、等离子体的吸收功率密度分布随天线间距变化的关系曲线.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在其他实验参数相同的条件下,天线间距越小,离子回旋共振加热效果越好.
其他文献
根据阜新矿集区遥感调查成果,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矿山环境评价,通过两两判断矩阵的确立,科学的分析了其权重,并进行了一致性检验,最终通过加权计算建立评价等级。提出了由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等级构成的矿山地质遥感评价体系,并以阜新矿集区为例说明了该体系的详细运用过程。结果表明:利用该体系得出的评价数据可靠,评价结果合理,为辽宁省第二轮矿山规划的制定提供了科学、准确的基础数据。
针对铀矿采场深孔爆破落矿大块产出率高的难题,指出在采取综合技术管理措施的同时,关键在于优化凿岩爆破参数和确保安全起爆。采用“小抵抗线”爆破技术,更新采场落矿工艺,实行孔底反向起爆落矿新工艺;优化起爆网路,选用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非电复式起爆网路。经实践证明,在严格的施工质量保证下,应用优化后的深孔爆破落矿技术,提高了安全起爆的可靠性,较好地解决了大块产出率高的难题。
通过实验研究了有机改性蛭石对水中铀的吸附性能,探讨了吸附剂用量、初始Ph、铀初始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吸附处理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对蛭石有机改性吸附铀试验原理进行了初步研究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用Ctm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处理蛭石粉末后得到的有机改性蛭石对铀有较强的吸附能力;用蛭石与絮凝剂联合处理低浓度的铀溶液有协同作用,能显著提高其吸附能力;影响有机改
为考察不同培养基对黑曲霉代谢产物浸铀效果的影响,应用马铃薯一蔗糖培养基(potato Sucrose agar,PSA)和葡萄糖一玉米浆培养基(dextrose corn syrup,PCS)进行黑曲霉培养,获得了不同培养温度下培养产生的不同pH的黑曲霉代谢产物,并将之作为浸出剂用于浸铀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PsA培养基培养获得的黑曲霉代谢产物做浸出剂的铀的最高浸出率为83.05%,采用葡萄
可渗透反应墙(PRB)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原位修复地下水污染技术。根据铀矿探采工程中坑道涌水水质特点,设计实验室规模PRB反应器,以还原铁粉、活性炭、消石灰、石英砂为反应介质,通过动态模拟试验,考察了3种反应材料不同配比条件下对坑道涌水修复治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终得出最佳反应介质配比。研究表明:柱B对坑道涌水的治理效果最好,运行稳定后对u的平均去除效率达到99%以上。出水水质达到了相关标准。说明PR
复杂性事件的演变过程往往具有不可逆性,难以用传统的还原方法进行论证。序列证据法是作者提出的论证复杂性事件演变过程的一种新方法。它通过研究同类复杂性事件不同个体因演变不平衡性而呈现在各演变阶段上的客观表现形式,运用系统学的观点和方法,建立复杂性事件的演变过程。文章从地质构造组合和日常诸多复杂性事件实例人手,研究了这些复杂性事件在不同演变阶段之不同表现形式的特性及机制,认为某些复杂性事件不同演变阶段之
油洞岩体位于诸广南部岩体中部,是一个重要的产铀岩体,岩性为中粒小斑状二云母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32±4Ma(MSWD=3.2),属于印支早期岩浆活动产物。该岩体在主量元素方面,具有富硅(SiO2平均为72 65%)、富铝(A/CNK值平均为1.12)和高的K2O/Na2O比值(平均为1.79);在微量元素方面,大离子元素富集,Ba、Sr、P、Ti、Nb、Ta亏损明显,具有高的Rb
探讨DOM的几何分辨率和线形地物的分辨力的关系和特点,根据DOM的线形分辨力的特点,利用DOM进行DLG数据采集,对采集的数据检测,并分析和总结,提出DOM与RTK联合测图方法及DOM在数字化测图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作为医用回旋加速器的关键部件之一,离子源可产生带电粒子供后续加速.其设计类型和工作状态决定了加速器束流的许多性能指标,如离子种类、束流强度、发射度以及能散度等.内部负氢潘宁离子源相对于传统的正离子源和外部离子源来说,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引出方便,束流损失率低等特点.目前,一种冷阴极内部负氢潘宁离子源被设计加工,并在离子源实验平台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测量了不同参数条件下离子源的放电特性,对离子
采用脉冲辉光放电等离子体气相沉积法和阴极弧放电方法分别以硬质合金K10、硅片、Gcr15钢和316LN不锈钢作为基体,在其表面成功沉积性能优越的DLC膜.利用拉曼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对膜层组成和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通过该种方法可以在不同基体上制备表面光滑致密、摩擦系数低至0.099、sp3含量高达60.7%的DLC膜.无论哪种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