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素质(Psychological suzhi)是我国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出的本土化概念,是心理学中国化研究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回顾我国心理素质三十年的研究历程,我们形成了如下基本认识:(1)我国心理素质研究具有鲜明的中国本土特色。我国心理素质研究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适应人才强国的社会重大需求,符合素质教育的宗旨和要求,是中国人用本土化心理学理论研究中国人的核心心理问题。(2)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是我国心理素质研究的突出特点。心理素质概念的提出源自实践,心理素质概念既不是从西方心理学中引进的,也不是我国心理学家从学术研究中提出的,它是在我国素质教育实践中提出来的,其认识逻辑起点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学生素质主要包括生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心理素质是核心素质。(3)心理素质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研究领域是中国心理学者的贡献。我国心理素质研究大致经历了其他学科学者或实践者提出-少数心理学工作关注-心理学界的认同-心理学者的系统研究-获得国内外心理学界认同并成为本土化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等发展历程,其中使心理素质研究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研究领域是中国心理学者的贡献。(4)对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反思促进了我国心理素质研究的发展。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遵循精神病理学模式,即依照诊断问题--消除障碍—维护健康的思路进行的,存在针对性不强、实效性较差、治标不治本、教育功能窄化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以素质教育为前提,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以心理素质为核心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教育的新探索,尝试构建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心理健教育理论框架、内容体系、教育模式及测评工具等成为科学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5)外延拓展、内涵深入、理论完善及方法创新是中国心理素质研究的末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