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双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湘杂棉11号选育

来源 :中国棉花学会2007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tx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湘杂棉11号(湘S-26),由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为主选育,利用具有国家知识产权Bt+CpTI双价转基因抗虫棉"石远321"选系(E27)为父本,与当地优质、高产、抗病品种湘棉14号选系(湘V23)做母本,选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虫杂交棉品种。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目前杂交棉制种过程中采用的直接授粉、小瓶授粉、自制授粉器授粉等辅助授粉方法的成铃率和用工进行调查,进行了综合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直接授粉法成铃率最高达95.0%,综合效益最好;人工自制授粉器法授粉最省工,但制种产量低导致效益下降.
随着我省洞庭湖区的棉花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品种不断改进,害虫发生日趋严重,我所2003由多佳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ps-15Ⅱ光控频振杀虫灯,本文介绍了该种杀虫灯在科研和生产示范基地使用效果。
本文探讨了沿江地区杂交棉的生长特点和主要栽培技术。分析了杂交棉生长势强、抗逆性强、高产优质、适宜间套种等生长特点,介绍了其主要栽培技术。
选用具有红叶、黄花粉、鸡脚叶、多茸毛、无蜜腺、无色素腺体、光籽等标记性状非抗虫棉品种为材料进行抗虫转育,经多次选择,定向培育,育成了一批具有标记性状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系,再选用综合性比较好的抗虫棉品系,进行测交及多点试验,育成了具有不同标记性状的转基因杂交抗虫棉,在生产上只能利用F代,在种子、出苗、开花、结铃、吐絮等不同生育阶段可直观辨别品种真假,为保护育种者、经销商、农民的利益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采用常规新品种(品系)与抗虫品种(品系)组配杂交组合,分析了常规亲本差异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杂交棉F单株结铃数与常规亲本的结铃数无明显关系,单铃重及衣分受常规亲本单铃重及衣分的影响,但增减趋势不完全一致;然而产量构成因素受抗虫亲本影响较大,表现出随抗虫亲本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转基因抗虫杂交棉F单株结铃数与单铃重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关系,单株结铃数大幅度的增加将造成单铃重的下降,
选用低酚棉鲁棉12号,转基因抗虫棉GK12、SGK321、中棉所41、鲁棉研21等品种为材料,进行单交、正反交、回交、复合杂交组配100多个组合,结合南繁加代、抗虫鉴定、多次选择、定向培育等手段,将抗虫基因转育到高产、优质、抗病综合性状好的低酚棉上来,育成了一批有前景的抗虫低酚棉品系,其中D638表现突出,为今后开展低酚棉综合利用开辟了十分广阔的前景。
采用定向选择、南繁加代等育种方法,将具有红叶标记性状的贵池红叶棉资源材料进行加工、提纯。并进行了Bt基因转育及杂交优势利用的深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红叶抗虫杂交棉组合KH1、KH2、KH3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增产皮棉为5%、5%、7%,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4增产皮棉为9%、10%、11%。并且具有红叶标记性状的抗虫杂交棉种子的纯度鉴定,其技术简单,方法简便,即在温室、温箱等简易的条件下便可进行操作,
研究了晋A系列三系后代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遗传表现。结果表明:F代,大部分性状具有中亲优势,部分性状具有超亲优势或竞争优势。呈现了生育特性良好,纤维品质居中,产量和农艺性状突出等特色。鉴于皮棉产量竞争优势较高,可供杂种优势利用。F代,产量等性状优势显著衰退,失去了利用价值。经由分析得知,测试性状的遗传方式不同。恢复度、不孕子率、株铃、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以显性效应为主导;衣分、衣指和子指,显性比重较大
棉花的叶绿体铜锌超氧化物岐化酶(Cu/Zn-SOD)是一种核基因编码并定位于叶绿体的蛋白质,是棉花体内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主要酶类。采用RT-PCR方法,从陆地棉中克隆到了Cu/Zn-SOD的cDNA编码区。构建了中介重组质粒pUC-SOD,经PCR、酶切检测和测序后证明序列正确。利用序列正确的中介重组质粒pUC-SOD,双酶切,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BI-SOD,验证正确后并转入了根癌农杆菌LB
汴棉5号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所利用陆地棉品种间杂交选育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花新品种。该品种株型松散,出苗快,长势好,结铃性强,铃大,吐絮畅,上中下结铃均匀,产量高,稳产性好,衣分高,纤维白,适应河南省棉区春播和麦套栽培种植,具有广泛的推广前景。2007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豫审棉2007011"。